第616期 2013-05-29
  一边,是创下历史新高的毕业生规模——来自教育部新近公布的数字称: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刷新纪录。一边,是计划招聘岗位数的下降——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严峻的就业形势像雾霾一样,成为人们无奈却无法回避的话题,以至于有人称今年可能是“最难就业年”。
  这种局面缘于多种因素的叠加。经济增速的放缓,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部分行业就业需求下降。加上毕业生总量增加,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问题长期存在,造成了今年就业压力增大。  …[详细]
699万!毕业生突围“最难就业年”
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奋力突围“最难就业季”
  2009年本科毕业的刘宇遇上了“金融危机”,那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600万人,比上年增加52万人。当时没能找到心仪工作的刘宇选择在家复习一年,并在2010年考研成功,但不料如今再次遭遇“最难就业季”。  …[详细]
大学生冲刺“最难就业季”(图)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受经济景气的影响,在经济景气波动中有滞后跟随效应。因此,企业对应届生需求出现“降温现象”可能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就业难和岗位多少有关,而岗位和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解释,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就业市场又存在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现在全国高校到处都开会计、法律专业,但会计所、律所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毕业生,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  …[详细]
“最难就业季”到底难在哪儿
都说今年是大学生就业“最难季”,那么到底难在哪儿呢?
  难在毕业大学生人数史上最高。就业被贴上“最难季”标签,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打悲情牌,博取人们的同情,而是现实的写照。因为,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200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为212万人,此后不断增长。2010年为631万人;2011年为660万人;2012年为680万人;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难在令人头痛的户籍门槛。户籍门槛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老大难。比如,一部分大学生一路过关斩将,闯过了简历筛选、初试、面试三关,甚至与用人单位草签了协议,可到了最后正式签三方协议时才发现,在北京就业存在“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不超过27岁,博士不超过35岁”的京籍户口门槛,这无疑狠狠地刺痛了业已交瘁的心。  …[详细]
几家欢喜几家愁
职校生就业:从“有业即就”到“挑工作”
  毕业季如期而至。由于掌握各项专业技术,多数职校学生就业目标明确,对他们来说,找份工作没有想象中困难。
  从近几年学生就业方向来看,职校学生从几年前的“有业即就”向现在的“挑工作”转变。“较多学生还是在意企业性质,向往国企,对大型知名民企的认可度提高,但对知名度较小的民企仍有顾虑 …[详细]
最难就业季调查一:财经类毕业生今年很轻松
在号称最难就业年的当下,四川反而出现了好于去年同期的情况。在川各类院校毕业生到底面临什么样的就业形势,各个学校又拿出了什么促进就业的奇招,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虽说今年财经类院校相比之下就业压力较小,但西南财经大学还是在促进就业方面下足了功夫。杜琳告诉记者,在对接企业方面,除了往年的双选会和供需洽谈会,今年学校还新增加了每两个星期就举办一次的小型人才会。还与全国20多个人才市场加强了合作,并通过校友、企业、园区、人才市场和政府等多个抓手同时发力来促进就业。  …[详细]
史上最难就业季:文科女生就业尴尬难觅好工作
“跟其他专业相比,文科没有什么实际技术;跟本专业的相比,用人单位会优先考虑男生。”面对近期媒体报道的“史上最难就业年”,某高校的文科女生小王感到压力巨大。
  文科女生求职难的现象几年前已经出现,但都没有今年严重。文科女生缘何遇冷?
  针对文科女生就业难,教育学者、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职业指导师都给出不少意见,从调整高校学科设置、取消或者减少文科类招生,到女生报考时考虑将来就业,再到文科生大学时注意发展多方面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让自己的学历更有含金量等。  …[详细]
“最难就业季”火了兼职招聘会
天津大学举行d “2013年度暑期兼职招聘会”规模不亚于正式求职招聘会。参与学生众多,需要事先发号,凭号入场。该校此前已举办过5届暑期兼职招聘会,今年是最火的一年。
  据主办方分析,今年有699万高校毕业生,因此眼下被戏称为“最难毕业季”。这给当前的在校生提了个醒儿,很多人希望找到一份兼职,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加未来的就业“筹码”。在此形势下,今年的天大暑期兼职招聘会呈现出“正规化、人数多、质量高”的特点。  …[详细]
浮夸的“就业率”
没就业不毕业(图)
  没有就业协议,就不能参加论文答辩,这等于下了“死命令”:没就业,不毕业。辛辛苦苦读了几年大学,毕业无论如何是要的,就业还得指靠它呢!好在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何况是在高压催逼之下,个人脑力跟不上趟,还有组织鼎力相助,有老师、学生干部、党员一起“协议”个“就业协议”来。  …[详细]
“最难就业季”尤需最实就业率
今年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听着吓人,其实,它正好给我们一个反思的机会。面对这样的一个标签,更应该采集最真实的就业状态,借以证实或证伪,并思考相应的办法。炮制注水就业率,丝毫没有意义。
  需要厘清的一点是,大学生就业本来就不该是高校单方面的事情,它涉及诸多方面,比如经济转型中国目前仍以制造业为主,而按国际通例,大学毕业生多在第三产业就业,这也就造成了大学生求职难与企业招人难共存的局面。
  因此,高校首先不必因“最难就业季”过度恐慌,相关部门也不必拿就业率的高低来向高校求全责备。在此,除了防止就业率注水,还需警惕的是,因为“最难就业季”,我们的大学会变得越来越功利,一批就业率不高的专业会进一步被淘汰掉。  …[详细]
不切实际的“就业率”不如不要
一项单纯的数据被社会赋予了太多的功能,这就无怪乎考核出现怪现象了。一些大学可能会沿袭惯性,剑走偏锋,片面追求提升捷径而玩弄一些数字游戏。此前,媒体就曾经报道一些大学为了虚假的就业率,迫使学生们用就业协议书换毕业证的荒唐事,至于这纸协议书真实情形如何,学校并不关心。而这次的事件,则有些变本加厉,荒唐到不签就业协议就不能答辩的地步。
  既然就业率考核是一项既使学校为难,又使学生受到伤害的统计,不如废除它,不仅免除了造假的尴尬,也让学生们获得了解放。教育本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让其回归本义并非坏事。  …[详细]
多管齐下
“最难就业年”迎求职大考 应聘者心态需引导
  选择一家好的企业犹如选择一个好人家。资深HR认为,面对来势汹汹的“最难就业年”,好工作已成为“稀缺资源”,找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求职”,而是一个“谋职”的过程。因此,树立“谋职”的意识至关重要。 …[详细]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还需多方入手
短期需要包括政府、学校、中介机构、用人单位、学生以及家长在内的六方共同努力。尤其是,要在改变观念的同时让学生尽快就业获得宝贵工作经验。事实上,正如前面所言,许多民企特别是中小企业之所以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更多原因是拿不出有吸引力的条件。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企业沉重的负担以及艰难的发展环境。这既有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更有“弹簧门”和“玻璃门”背后的问题。
  吸纳就业,如同海绵吸水,“海绵”变大,变得更富空间才可以吸纳更多“就业之水”,而让民企卸下过重的负担而轻装前进,正是这一变化的重要前提。  …[详细]
解决就业难“公平”不可缺
对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就业中的机会不公平被认为是制造就业难的首要原因,只有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才能引导毕业生公平竞争。在目前就业难的背景中,大学毕业生要走出困境,政府部门责无旁贷。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发力,协调各方给大学毕业生创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则需要政府推进公平就业,严格监管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查处就业中存在的歧视性政策和具体行为。不能一边喊着机会公平,一边对公然的就业歧视视而不见。
  各类市场主体也要机会公平。在市场经济中,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关键在于政府的放权,在于通过打破垄断,激发更多的社会投资。而当前可以直接切入的,就是行政审批改革。除此之外,加大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减税力度、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加大创造扶持等,都是治本的措施,需要尽快推进。  …[详细]
往期回顾
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丢脸
京出租车调价 质疑份钱未降
韩寒让人失望了吗 几点启示
电梯上上下下 人心七上八下
镉超标大米再现食品监管缺位
该重罚“超生”的张艺谋吗?
北大保安不只是一部励志大片
中国外交硬气的底气来自何处
刘铁男落马:网络反腐成利剑
“黄金保值”一种虚妄的迷信
联系我们
  电话:0311——87117144
  邮箱:zhaopeng@vip.hebei.com.cn
  出品:今日聚焦栏目
  责编: 王潇
  如果您有好的话题或建议,可以联系我们。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