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就业季”尤需最实就业率
不签一份“就业三方协议书”,就不准参加论文答辩。昨天,《中国青年报》曝光了江西某高校对毕业生的“潜规则”。 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本该千方百计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服务,上述高校所做的却是,从老师到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层层签订责任状,每人负责一定数量毕业生,确保签好“就业协议书”,并且要确保上级部门抽查时不出问题。如此舍本逐末地追求“就业率”,其背后的真实就业质量却不容乐观。这件事提醒,越是就业难,越要真实的就业率。 今年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听着吓人,其实,它正好给我们一个反思的机会。面对这样的一个标签,更应该采集最真实的就业状态,借以证实或证伪,并思考相应的办法。炮制注水就业率,丝毫没有意义。 需要厘清的一点是,大学生就业本来就不该是高校单方面的事情,它涉及诸多方面,比如经济转型中国目前仍以制造业为主,而按国际通例,大学毕业生多在第三产业就业,这也就造成了大学生求职难与企业招人难共存的局面。 因此,高校首先不必因“最难就业季”过度恐慌,相关部门也不必拿就业率的高低来向高校求全责备。在此,除了防止就业率注水,还需警惕的是,因为“最难就业季”,我们的大学会变得越来越功利,一批就业率不高的专业会进一步被淘汰掉。 |
关键词:最难就业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