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经济快讯

“小县”谋建大县城 河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思考

http://www.hebei.com.cn 2013-06-13 09:2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县城普遍偏小,能级低,聚集和吸纳人口、产业的能力不足;城镇化率只有46.8%,远低于70%的全国平均水平。

  面对不足与差距,省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河北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契机,把县城建设作为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来抓,实施“小县大县城”战略。

  与此同时,从今年开始,我省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用三年左右时间,分期分批全面改善全省农村生活环境,使农民也逐步享受现代文明生活,打造升级版的现代农村。

  把城镇建设作为重要投资方向,使城镇化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省正在奏响城镇建设的最强音。

  科学规划是关键,力防“千城一面”、“遍地开花”

  规划是“牛鼻子”,是建设的“龙头”。我省的城镇化道路如何走?记者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科学的规划必不可少。

  “我省县城多,但城区规模普遍偏小,辐射带动功能不强。全省现有县城城区平均人口规模10.9万人,20万人口以上的县城只有12个,占大多数的是5万-20万人口的县城,还有10个5万人以下的县城。”省住建厅城镇化和行业改革发展处处长孙燕北介绍,由于我省县城地域分布广,发展不平衡,搞县域城镇化建设必须规划先行,不能一刀切。

  近日,省住建厅组织人员赴河间、肃宁、曲周等地就县城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门调研,发现县城风貌特色不突出,“千城一面”现象比较普遍,县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规划管方向、管长远、管全局。孙燕北认为,应把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作为推进我省县城建设的基本策略。根据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和发展潜力,以环首都、沿海和环省会地区为重点,以培育中等城市为突破口,以建设高标准小城市为基础,构建起重点突出、梯次推进的县城建设格局。

  打开城门搞“市域规划”,是记者在藁城市听到的新名词。

  从前年开始,藁城市开始编制市域村镇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建立科学分工、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规划、农村空间布局规划。目前已完成全市所有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及专家论证评审,完成了全市所有村庄规划编制,实现了全市城乡规划“一盘棋”,做到相互间功能互补,县城与建制镇协调发展。

  按照省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当各县(市)按照“小县大县城”的发展战略谋划未来蓝图的时候,农村也将通过改造提升展现新的面貌,让农民一样享受到舒适的田园风光。

  据省委农工部副部长赵金平介绍,今年开始,我省将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大力实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加快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现代农村。把县域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发展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心镇,建设一批符合全面小康要求的新民居示范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通过县城与小城镇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及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河北一个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呼之欲出。

  突破资金瓶颈,解决县城基础设施老、旧、差难题

  我省县城基础设施普遍存在路网结构不合理、污水处理管网不配套、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等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省还有45个县(市)采用直供水方式,大部分县城以分散小锅炉供热为主,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不到6平方米的基本标准。重地上轻地下问题比较突出,排水系统滞后,雨水污水合流比较普遍。文化体育、医疗教育等公共设施与群众需要差距较大。容貌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沿街市场、马路摊点的问题比较突出,许多县城就像农村的大集市。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城镇基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健全,迟滞了我省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从今年开始,我省将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完善配套设施专项规划。加快路、水、电、热、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适应人口和产业集聚需求、完备高效的设施体系。”据省住建厅副总规划师邢天河介绍,今年,我省将实施县城自来水“扫盲”行动,完善县城公共供水系统,建立饮用水水质检测机制。实施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实施城建便民工程,建设一批游园、绿地、健身、报亭、公厕等方便百姓生活的设施,并加快公共交通发展。

  当“城市建设,基础先行”这一理念渐成共识的时候,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我省县级财政收入普遍较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钱从哪里来?

  肥乡县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组建了邯郸市东部10县第一家国有资产运营公司,通过财政资金撬动、激活社会资金等多种途径融资,同时,全面放开城市开发市场,允许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参与投资经营城市基础设施,近年来先后投资110亿元,建成了图书馆、体育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基础设施。

  曲周县改变以往在城镇建设投资上采取政府完全负责,财政单一出资的旧有模式,通过采用BOT模式、成立城投公司、出让市政设施挂名权、引进财团注资建设等方式,构建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灵活化和投资渠道多样化的资金运作体系。5年来,完成城建投资16亿元,实施重点城建项目390项。

  专家指出,除公共用品属性和非赢利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外,政府不再直接投资、经营和管理赢利性的城市基础设施,使政府由城市基础设施的垄断经营者成为竞争性经营的组织者和监督者,不失为破解资金瓶颈一条好的路径。

  加快产城融合,造就吸纳聚集产业和人口的高地

  “一个城市没有足够数量人的居住和流动,就没有生机和活力。”长期从事农村问题研究的省农科院院长王慧军认为,农民脱离土地逐渐向城镇转移,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从农民到市民的华丽转身并非易事。

  李林是武邑县韩庄镇的农民,在外地打工已有10多年,去年他用多年的积蓄在县城买了房,想在县城稳定下来,但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却成了问题。“县里的企业还是少,不好就业。”

  “创造稳定的就业机会,是留住人口、推动城镇化的核心。”王慧军提出,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加快产城融合步伐。

  而我省的现状是,县域产业聚集度不高、层次较低、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园区与县城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今年,我省将抓紧启动研究推进产城互动的相关政策,大力度组织实施产城融合。”邢天河介绍,同时,各县(市)将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在空间布局、资源利用、配套设施等方面加大协调力度,将产业园区建成新型城区,引导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县城集中,使城镇真正成为农民聚集转移的目的地。

  依托产业兴建城市,一些县(市)开始探索实现产城融合的路径。

  “尚村镇是传统的毛皮产业专业镇,在县城北5公里处,近几年,县委县政府依托尚村原有乡镇产业基础,向南集中力量打造省级工业和物流产业聚集区、裘皮服装孵化园等重点项目,而县城则向北扩张。”肃宁县工业园区副主任赵建龙介绍,如今,肃宁县城和工业产业聚集区基本连成了一片,实现了产业聚集区与中心城区资源共享、设施配套、功能互补、融合发展,同时,也吸纳了周围乡镇近3万农民入驻园区。

  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县城聚集,更需要改革创新的勇气。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我省将简化县城落户手续,对新落户居民给予同城化待遇,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其子女义务教育、社会救助、优抚等权益。鼓励新落户居民自主创业,实行零注册政策,按规定办理创业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优先为进城农民工安排市场需求的免费岗位技能培训,搞好就业指导和服务。

  让河北农民走进城镇的门槛越来越低,城镇聚集和吸纳人口的能力才能越变越强。

关键词:县域经济,河北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