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城遗址将建厝王墓遗址博物馆
-中山古城遗存现状图(文物本体)(局部)。供图/河北省文物局 《中山古城遗址保护规划》是指导中山古城遗址文物考古研究、展示利用和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范性文件。规划范围包括中山古城遗址区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为保护遗址所需要的外围影响区用地。规划期限为2010—2025年,5年为一阶段,明确了中山古城遗址近期、中期、远期的工作重点。 记者李兵 记者谢鑫名 发布 《中山古城遗址保护规划》公布 昨日(14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旨在促进中山古城遗址保护的《中山古城遗址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由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并经省政府批准公布。 据了解,未来将以这一规划为指导,开展中山古城遗址文物考古研究、展示利用和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中山古城遗址位于平山县三汲乡一带,面积46平方公里,由中山古城、中山厝王陵、军事驻防城以及东北、西北、西南的中山墓区所组成。中山古城是战国时期重要都城之一,其主体城址部分又称之为灵寿城,自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初立到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先后五位国君定都于此统治中山,见证了中山国从复兴到鼎盛再至灭亡的全部历史。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规划》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共十几位专家规划编制而成。 昨日下午,记者拿到《规划》文本,内容十分丰富,是指导中山古城遗址文物考古研究、展示利用和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范性文件。 记者发现,规划范围包括中山古城遗址区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为保护遗址所需要的外围影响区用地。规划期限为2010—2025年,5年为一阶段,明确了中山古城遗址近期、中期、远期的工作重点。该规划经过分析与评估中山古城遗址的价值与现状,精心制订出规划内容,分为保护规划、遗址展示规划、社会调控规划、景观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基础建设规划、管理规划。 按照规划,将陆续启动文物本体保护、展示及相关配套工程、环境整治工程、社会调控工程(村落拆迁)等。 调查 部分古城遗址取土、盗掘现象严重 调查发现,目前中山古城遗址存在一些“问题”,如灵寿城城垣范围内的夯土建筑遗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居住遗址和道路遗址基本处于填埋状态,其上大部分为农田,但部分遗址的局部被工业厂矿和村落占压,且由于地表的农业耕作活动,埋藏较浅的遗址面临破坏威胁,现可见一些早期砖瓦残片被翻耕出地表。 还有,城垣外的一般墓区和祭祀区为考古探测出但未发掘或少量发掘的遗址,范围并不明确,部分遗址被现代村落占压,取土、盗掘现象严重等。 此外,遗址还受到自然危害侵袭,如遗址所属的区域冬季温度低于零度,土壤冻结,夏季消融,土层冻结产生体积膨胀,融化使土层变软产生沉陷、坍塌,形成冻胀和融沉作用,对遗址造成破坏。针对这些“威胁”,《规划》中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保护措施。如对于人为破坏因素的控制,需要采取技术措施的主要为打击盗掘。遗址范围内需安装影像监控设备,重要遗址点和墓葬附近需埋藏设备进行异常大地震动监测。 保护 中山国遗址主体壮观,需要总体保护 《规划》中,保护对象分为文物本体及与文物本体紧密相关的历史背景环境两项。作为最主要的文物本体,其分为遗址点及出土遗物两方面内容。根据各遗址点的性质、地理位置、遗存分布区域现状及其周边环境的情况,中山古城遗址的遗存可分为以下几类,灵寿城城垣、城门、护城河及城内道路;灵寿城内大型夯土建筑遗址;灵寿城内官手工业作坊遗址;灵寿城内居住遗址;城内王陵区(“成公”墓及其陪葬墓、“桓公”墓及其陪葬墓、中山王族墓及其陪葬墓);城外王陵区(厝王陵及其陪葬墓);城外一般墓葬(访驾庄北墓区、北七汲村北墓区等);灵寿东城(城垣及内部夯土建筑遗址);祭祀区遗址。 除遗址点外,出土遗物则包括中山古城遗址范围内出土的各类古代生产、生活用具等。 影响 遗址保护范围增大新建建筑高度不超9米 依照大遗址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中山古城遗址保护区将划分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两级。其中,保护范围为主城区、灵寿东城区及祭祀区三方面,保护范围总面积达2142公顷。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有3709公顷,该控制地带内,严禁开山采石、乱砍滥伐等行为,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新建建筑风格宜朴实自然,符合遗址区环境风貌要求,其建筑高度不会高于9米。 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边界均按500米间隔设立永久界桩标识,边界深入水域部分设浮标标识范围。 环保 遗址区内河渠两岸严禁大规模取土行为 在《规划》中,为保护中山古城遗址的历史环境风貌,重要遗址点与历史山川环境之间的景观视廊将保持通畅。保护范围内各遗址点之间将通过降低农作物高度、减少人工建筑物等方法,留出足够的景观视廊通道,以凸现遗址的整体性。 《规划》将对黄壁庄水库南的大型火电厂进行景观整改,提高其周边至水库堤岸地区绿化密度、高度,最大限度降低其对历史景观的破坏。还将对朔黄铁路沿线进行景观整改,提高其周边地区绿化密度、高度,最大限度降低其对历史景观的破坏。同时,将会疏通自然河沟,禁止向河里排放污水、丢弃生活垃圾。干涸的河床会保持植树的现状,对历史河道起示意作用,严禁在其上耕种、取土。将严禁在遗址区内河渠两岸的大规模取土行为,清理打通各遗址点之间的景观通廊,消除不良影响,绿化美化环境。在遗址建设中,现状村落、民居的修建、新建将在现有用地范围内进行。结合环境保护规划,将禁止遗址区内再建设有大气污染的项目。结合供电规划,遗址区内相关线路将采取改线或埋入地下的优化景观处理。 交通 遗址区外围将增设公交站市民游玩更方便 在《规划》中,道路交通规划是基础建设规划的重点。 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结合县道改造规划,将066县级公路改线,绕行遗址区建设控制地带以外。 遗址区内的交通将充分利用区内县级路、村际路和机耕路,形成遗址区内交通网,为未来的文物保护管理、考古研究和展示创造交通条件。将建立遗址区内部由对外车行路、遗址区专用路和展示区步行道构成的三级道路交通系统。逐步形成完善的遗址区内部交通综合体系。与之配套的,将建立道路交通管理组织机构,适当设置停车场、指示牌等交通设施,加强管理。同时,在遗址区外围将增设公交客运车站,市民可选择最便捷的交通路线。 此外,对于中山古城遗址区内的环境问题,在《规划》中,对遗址区的大气质量标准、水质量标准、噪声及振动标准和固体废弃物治理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旅游 将规划十个展示区、点近期将建厝王墓遗址博物馆 在《规划》中,中山古城遗址将有10个展示区、点,它们将以现有考古成果为基础,结合已建成的管理和展示建筑。包括厝王陵区及中山古城历史文物展馆展示区、中山古城城墙城壕展示区、西城西门阙及古道路示意性复原展示区、夯土建筑基址示意性复原展示区、城内王陵区历史环境复原展示区、东城历史环境复原展示区、灵寿东城历史环境展示区、东灵山灵寿城遗址全景展示点、展示服务设施及展示交通组织。 记者了解到,在遗址展示的建设中,近期将建设厝王墓遗址博物馆及研究中心、考古工作站。中期将建设游人接待中心,完善遗址展示解说牌并完成遗址平面复原展示。最终,将完成遗址公园配套设施的整体建设。届时,市民们可以充分参观游览到中山古城遗址的全貌。
|
关键词:中山古城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