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 排放多少利益熏心
若是连一根汽车排气管都管不好,我们将如何期待一个蓝天白云的“美丽中国”?无论如何,一根汽车排气管所牵涉的各种利益之重,却让人可以深昧当下环境保护之难局与乱象。 人有病,天知否。恰恰很多事情,我们知道是有病,也知道病灶何在,但就是找不到一把手术刀。比如对尾气排放的治理。国家发改委上周表示,今年初以来,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受此影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约6亿人。环保部原副部长张力军日前直言:“尾气排放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 雾霾天气,病在尾气排放治理不力上。有关专家认为,尾气排放无法尽如人意,既有车的问题,又有油的问题,“车油不同步”一直困扰我国尾气防治。目前我国涉及机动车尾气防治的标准有两套,一套是《车用汽油》、《车用柴油》的国家标准;另一套是“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车油不同步”体现在,一方面,过去炼油厂的达标油品上市长期滞后于新车型上路,导致“有(达标)车没(达标)油”;而另一方面,北京今年以来在全国率先供应国五标准油品,但由于北京与周边地区油品标准不衔接,又面临外地进京车辆的排放严重超标,导致“有(达标)油没(达标)车”。 车的问题治车,油的问题治油,但这貌似不难解决的问题,一遇上各种利益的交织,就仿佛拳头碰上了棉花。之于车,现实的情形是排放量大的柴油车被违法“套牌”,国一、国二车当国三卖现象普遍,在用车年检的尾气环检更是形同虚设。何以如此?在于部分经销商跟地方车管所串通,把国三公告型号违法套在国二公告型号上。之于油,实际情况是石化企业主导了油品标准的制定,导致油品标准迟迟滞后于汽车标准,拖了尾气减排的后腿。何以如此?在于石化企业的“如意算盘”———据测算,每升油的升级改造新增成本大约在四五分钱,但石化行业给的数据则高达四五毛钱。 不仅不能兑现达标之车,而且不能兑现于达标之油,汽车尾气排放的治理,只能成为一场空谈。很难说,无论是遍地的地方车管部门,还是处于垄断地位的石化企业,都是在发“昧心财”。雾霾当头,于是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汽车标准,并对油品标准进行升级。但是谁能想到,当汽车标准到了地方车管部门那里,反倒成了他们自肥以及敛财的新工具;当油品标准制定到了石化企业那里,同样成为了他们进行要挟索价的新由头。在他们眼中,哪有一丝对约占1/4国土面积的持续雾霾天气的责任意识,又哪有一丝对处于污染重头的汽车尾气排放治理的紧迫意识。 到底有多少出于公共利益需要的政策,最终异化成为部门的利益,这个不说也罢。但我们至少可以看出,汽车尾气所排放出的,除了持续雾霾天气之外,更有一种利益熏心。各地的车管部门在汽车标准面前无不沦陷的事实,可谓触目惊心。治汽车尾气之前,看来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管好各地的车管部门。权力之恶,正在于没有边界,那么谁来管管车管所?至于油品升级事宜,尤其让人不解的是,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清洁能源标准的制定,为何由清洁油品供应能力一直存在不足的油企来执行?如此做法,与将污染治理权交给污染企业何异? 若是连一根汽车排气管都管不好,我们将如何期待一个蓝天白云的“美丽中国”?无论如何,一根汽车排气管所牵涉的各种利益之重,却让人可以深昧当下环境保护之难局与乱象。这也正是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此前说过的,环保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许多职能出现交叉重叠。“水里和陆地的不是一个部门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是一个部门管。”“我听说世界上有四大尴尬部门,中国的环保部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的确要在更大权力格局中破除环境保护的这种尴尬,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此之前,各部门的权力变现及立法为私,是可以容忍的行为。(特约评论员杨耕身) |
关键词:汽车尾气,美丽中国,环境保护,利益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