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影视:打造“冀”字号品牌 对接全国寻短板
7月18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文联等单位共同在北京举办了2013年河北省重点文艺精品项目发布洽谈活动暨签约仪式。此次活动带去的99个文化项目中影视项目占据了64个,签约额达13.2亿元,吸引了30家省内外乃至国外投资机构。会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武鸿儒表示,举办这次活动,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市场思维和开放思维的一次有益尝试,河北期望能与社会各界精英携手,广泛吸纳全国各地优势资源和力量,共同打造更多具有中国气派、河北特色的大作力作、扛鼎之作。 2013年,中国影视业迎来了“黄金时代”:全国电影票房上半年闯过百亿大关;有专家预测,全国电视剧的产业规模将超200亿元。在这样的市场机遇面前,河北影视产业应该如何借风扬帆、乘势而上,打造“冀”字号品牌?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省内外多位影视界人士、专家学者、有关部门负责人,试图从市场观念、人才合作、资金投入、特色项目生产等多个方面探索河北影视与国内影视发展的对接路径,以期对我省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对接全国寻找“短板” 中国影视业在2013年上半年迎来了“黄金时代”:全国电影票房轻松闯过百亿元大关,16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连好莱坞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电影市场迅速崛起并将改写世界电影的发展格局。与此同时,中国也戴上了电视剧生产与播出“世界第一”的两顶桂冠。2012年,中国全年电视剧生产总量为506部17703集,成为世界之最。2013年上半年国产剧的强劲势头,有增无减。业内专家估算,全国电视剧今年的市场价值约为200亿元。 面对如此利好的影视业发展市场,河北影视如何能在市场份额中分得“一杯羹”? 我们发现2013年上半年,在国产电影票房前十和电视剧收视率前十的排行榜上,都难以寻到河北影视剧的身影。河北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河北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查岭认为,究其原因,市场化观念相对滞后,影视业市场化运作和营销策划等相对欠缺,成为河北影视走市场的第一块“短板”。“现在我省影视业在项目生产、投资方式上都比较单一,仍由政府方面以及河北影视集团主创居多,虽然也会与一些民营影视公司合作,但总体来说与市场接轨还不够,市场化的步伐相对全国其他发达省份较慢。”查岭介绍称,近几年来,虽然河北电影制片厂每年能出品3、4部电影,但少有流传广、让观众记得住的扛鼎之作,除了剧本选题和创作都没有纳入市场化运作的原因外,融资形式滞后、营销策划手段保守等等都成为市场化的桎梏。另外,现阶段我省民营影视公司规模较小,与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大的影视公司没法比,项目生产能力较低,影视产品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省影视家协会主席吕振侠感慨颇多:“长期以来,我们仅仅把影视剧作为一项事业来搞,奖杯拿得不少,但经济上总是紧巴巴。现在看来,影视剧作为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项产业,是市场经济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想有出路,只能面向市场谋生存、求发展。” 另外一块“短板”,就是影视精品鲜见。“这几年,河北生产的影视剧很多,获奖作品也不算少,但真正能留得下、传得开、叫得响的作品还不多。”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文艺理论家李准表示,作为大众传媒的影视剧,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必须接受观众的检验,观众不买账,不管获什么奖都不会产生久远的影响,要想让观众认可就必须让市场说话,引入市场化的模式,从剧本创作、影视包装到后期营销宣传等环节都要有目标,打造既有口碑,又有票房的影视产业链条。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旭霞认为,影视制作专业人才和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是河北影视与全国对接的又一块“短板”。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当前的河北非常欠缺有创作力、有影响力的影视创作机构和团队,“河北制造”的影视作品少之又少。省文联副主席、剧作家周喜俊建议:“我省影视产业要加强与文联、社科院等单位合作,与作家、剧作家强强联手,优势互补,为河北量身定做影视剧本,形成合力,打造一支河北影视集团军,把河北影视精品推广到全国各地。” 多元合作借风扬帆 在全国影视市场迎来“东风拂面”、“万紫千红”的大好局面下,河北如何借助这股东风,乘势而上、借风扬帆? 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周大明认为,告别单打独斗,注重多元合作,充分借助全国影视界包括人才、资金、策划营销等优势资源,为我所用,无疑是河北影视闯全国市场的捷径。 2010年上映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就是我省电影创作的一次有益尝试,是借脑、借资和借人的创新。该片总投资1.2亿元,由唐山广播电视传媒有限公司主导投资6000万,剩余部分靠吸引华谊兄弟等民营公司的民间资本完成。这样的融资模式既减少了民间资本的风险,又可以充分发挥民营影视公司熟悉市场运作的优势。确实让政府、民营企业双方都尝到了甜头。除了融资模式的创新,国内著名导演冯小刚和著名演员徐帆等人的加盟,也是河北影视借风扬帆的一次成功试航。6亿元的高票房,5项国内国际电影大奖,对唐山市城市形象的巨大宣传推介……都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典范。其多元化合作模式,对于全省的影视项目有很大借鉴意义。 “正在热映的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河北影视集团联手中影集团旗下的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品的。我们的合作也是全方位的,在资金注入、影片策划、拍摄和后期推广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度合作,弥补了我们在后期推广上的薄弱环节。”查岭向记者介绍称,河北影视集团已经把多元合作模式引入河北影视生产领域。 值得欣慰的是,我省相关部门也开始主动搭建对外的招商交流平台,让河北的精品剧目面向全国借资、借脑,挖掘优质影视资源,集中打造一批影视精品项目。 7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河北省重点文艺精品项目发布洽谈活动上,有30个影视项目当场签订合作意向,签约额达13.2亿元。其中,影视项目合作方式既包括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又有中外合资等多种形式,比如,邯郸市委宣传部与北京奇百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就电影《盲班的神灯》达成合作意向,融资1000万元;电视连续剧《赵子龙》由河北金河传媒有限公司与浙江永乐影视传播有限公司两家私营企业合作投资3500万元;河北影视集团还跨国联手印度公司,投资1亿元拍摄电影《永恒的桥》。 “这次招商洽谈会成果显著、意义非凡。不但给我省影视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是一次拓宽合作渠道的成功尝试。”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王振儒表示,签约的30多家文化企业瞄准了河北影视产业良好的市场前景,而这种借力发展的模式,解决了资金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问题,将极大推动河北影视精品创作生产。 挖掘资源打造品牌 河北历史悠久,革命历史资源更是得天独厚,不胜枚举,拥有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李大钊纪念馆、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一大批在全国叫得响的红色文化资源,使得诸如《地道战》、《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等取材和拍摄于河北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屡获好评,“红色革命历史题材”成为河北影视有待挖掘的一大特色资源。 最近,我省推出的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纪录片《大转折:西柏坡1947-1949》、电视剧《我的故乡晋察冀》等凸显燕赵风韵,堪称红色革命题材的力作。 李准说:“晋察冀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富矿,真正的深度挖掘现在才刚刚开始。河北省在华夏文明进程中、在党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在新时期改革发展事业中,都涌现了数不胜数的感人事迹、佳作名篇,期待对此深度发掘、系统梳理,择其精华,有规划有节奏地进行富于时代精神的再加工再创造,以使更多积聚正能量的影视精品不断涌现。”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导演陈力认为,河北可挖掘的影视创作资源很丰富,其中红色革命历史题材最为独特,而且最有优势。“从《谁主沉浮》开始我就认定了它。我党在河北的革命历史很重要,也很有地域特色,只要认真地去拍好一个小事情,其实对当下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被誉为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 当然,打造河北特色影视作品要优势发挥,更要“老中求新”与时俱进。如何将河北优势影视资源与大众日益更新的审美需求相结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日前,由河北影视集团出品的商业大片《王牌》已经结束拍摄,现在进入后期制作的过程。这部电影虽然仍是红色主旋律影片,但巧妙地融合了悬疑、动作等商业元素,引进了林志玲等票房明星加盟。这种剧情和班底上的创新与融合,仿佛是“老瓶装新酒”,不失为一次对影视资源的整合创新,让外界充满期待。 另外,河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题材的影视剧本身在我省本就有广大市场。再加上省内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丰富,为改编影视剧本提供了现成的素材,因此,“农村题材”当仁不让成为河北影视的另一大特色资源和优势。 2013年5月27日,我省第一个“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基地”和第一个“农村题材影视剧生产基地”同时在大厂授牌。它们是我省以开发生产农村题材影视剧,有效整合当地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影视剧生产基地。基地承接的首部作品是28集电视剧《进错门儿的女人》,由中央电视台和省委宣传部共同投资,大厂本土剧作家赵德平编写。武鸿儒说,成立基地,目的就是搭建起一个平台,切实把河北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力量凝聚起来,把河北在农村题材文艺创作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占领全国农村题材影视创作生产的高地。 周喜俊有很丰富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经验,她说,她创作的电视剧《当家的女人》虽然是诞生在武打剧、清宫戏、青春偶像剧一统天下的时候,但是就是这样一部农村题材正剧,播出之后在社会反响非常好,央视及各省卫视多次热播。这足以证明河北农村题材的电视剧认可度相当高,而且农村题材也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 要突出河北特色,还要培养一支具有实力的河北影视剧作家队伍。目前河北影视剧作家不多,还没有形成群体优势。周喜俊称,“政府有关部门应鼓励优秀的作家参与到编剧队伍中来,另外,基层喜欢影视剧创作的人不少,他们有丰厚的生活积累,但缺乏写作技巧,如果能把这批人培养带动起来,将是一支强大的民间力量。”陈旭霞也认为,河北的作家队伍与影视编剧队伍应实现互动交流和整体合力,强强联手,将优秀文学作品转化为影视作品,延伸文化产业链条,也是打造“冀”字号影视品牌的关键一环。 |
关键词:河北影视,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