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恢复失守的禁忌底线”真的很迫切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27 16:4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5日晚9时许,在成都市一环路北四段发生一起伤人案件。一男子在42路公交车上持刀行凶,下车后沿街道一路伤人。随后,民警到达现场对正在行凶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果断处置,在鸣枪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开枪击伤犯罪嫌疑人并将其抓获。截至目前,15人受伤,4人因伤重抢救无效死亡。

  疯狂的暴徒,先在公交车厢内挥刀行凶,下车后又继续一路伤人,瞬间死伤惨烈,令人扼腕,也令人反思。

  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毫无逻辑、令人错愕的妄杀事件,令人遗憾地屡屡发生。25日夜,成都42路车上的梦魇,极易让人联想到不久前的安阳“8·19劫案”。暴力事件的悲哀轮回在于,后来者总会向先例靠拢。

  狂暴的病态个体,已然使社会付出了沉重代价。于此,人们一再感叹为何现在容易“人存戾气,心易自燃”?只不过,这般愤怒、遗憾、谴责,在无辜生命逝去后又有何用?一旦某人反社会人格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就已归入“不可说服”的群体。提防他们爆发为恶,诉诸于情感感召多半为时已晚、于事无补。说到底,如何应对潜在危险群体,是一个极复杂的社会治理命题。

  从安阳到成都,雷同的公交惨案中,总有熟悉的“厌世”情绪。冷血无情的行凶者,何以这般万念俱灰?为此求解,有人时常将之归因为种种生活压力或某些不公遭遇。可是,据媒体披露,“8·19劫案”中,嫌犯的最初诱因,不过是“与邻居纠纷”;而25日的成都公交伤人事件,凶手的初衷竟是“因经济问题与家人不和”。

  故事的起因,何其琐碎,何其令人无语。不知何时起,“杀人”的罪恶感与启动门阀,竟降格成稀松平常的宣泄手段?人之为人,缺乏对生命的起码敬畏,对“杀人”之事,毫无一丝恐惧与忌惮,这多么可怕。我们的社会决不应该也不能够让那些古老的、不言自明的禁忌,在悄然间逐步消失。要让那些反社会人格者所谓“自己不如意,就是祸害他人的理由”的是非认知颠倒逻辑成为社会唾弃与不齿的共识。面对一次次的惨案冲击,我们总在呼吁消除戾气、消解人心坚硬。但在此之前,“恢复那些失守的禁忌底线”或许是更迫切要做的。“总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纵使一个人生无所恋,也当有绝不触碰的底线——一个健康的社会,有义务在所有人的认知深处,恢复基本的禁忌权威。

关键词:公交车,伤人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晓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