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不该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审视丁立华式悲剧,不应止于对其亲人冷漠的谴责,在类似悲剧不断增多的当下,尤当反思的是,如何以更加健全有力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每个人不因突如其来的变故陷入绝境。 在杭州打工的商丘人丁立华,因重病被送往当地医院抢救,至今仍在重症监护室接受观察。接诊医院称,只有他的一位哥哥和外甥前来看望过,此外再无其他亲人出现。大河报记者与丁立华的多名亲属取得联系,但亲戚们都不愿表态谁去杭州处理此事。另外,其家人也表示,丁立华的病难治,花钱多,没时间也没能力去照顾他并为其治疗。(10月12日《大河报》) 突如其来的病魔是可怕的,但对于丁立华来说,亲情冷漠恐怕比病魔本身更令他心悸———得知亲人病重入院,他的家人没有丝毫焦虑与关心,甚至在与记者的对话中,提到的也只是“病难治,花钱多”。因为家庭纠葛而不顾亲人安危,因为“病难治,花钱多”而理直气壮地袖手旁观,亲情就这样完败给了金钱。 重大疾病面前,我们曾一再感动于亲情的伟大与坚韧,与此同时,我们也不止一次目睹亲情的分崩离析。对于那些生活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突患大病往往不仅意味着希望的断绝,同时也使维系亲情陷入一种不小的考验。不离不弃、同舟共济者令人肃然起敬,遗弃亲人甚至反目成仇者则不免令人喟然长叹,当有人因身染重病而陷入困境,无论持有怎样的态度,他的亲人总是率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丁立华的不幸遭遇曝光后,法律人士热心地帮助分析,是否能够因此而追究其亲人的法律责任。暂且搁置这样的法律专业问题,除了亲人之外,突遭不幸的丁立华可以依靠的还应该有谁? 丁立华冷漠的亲人无疑令人齿冷,但如果他孑然一身而没有任何亲人,遭此不幸是否就只能听天由命?不。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公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目的是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时间过去了一年有余,不久前举行的首届中国社会医疗保障论坛上,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孙东雅介绍,大病医保覆盖人数已经超过2亿。看到丁立华的不幸遭遇,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的问题是,还有多少人像他一样仍游离于大病医保之外,大病医保实现全覆盖的进程能否更快一些? 审视丁立华式悲剧,不应止于对其亲人冷漠的谴责,在类似悲剧不断增多的当下,尤当反思的是,如何以更加健全有力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每个人不因突如其来的变故陷入绝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重大疾病不仅对维系亲情构成了挑战,同时也是威胁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立大病救助体系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课题,由此,需要在现行医疗保障体系基础上,增设大病救助专门通道,并为此划拨专项资金、设置管理运营人员,确保每个弱势的个体不被重大疾病所击倒。 |
关键词:丁立华,悲剧,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