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科教文卫

缺水逼出节水型农业 河北省推动现代农业转型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24 10:5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从粗放到集约:示范区聚集先进生产要素,农民变社员,实现效益最大化

  走进饶阳县大尹村镇绿科公司园区,蔬菜“打点滴”,大棚装“空调”,新的节水技术让人赞叹。一座集雨池,一套滴灌系统,能管两个大棚基本灌溉用水。

  作为蔬菜合作社社员,东风庄村农民刘本利说:“如果不是合作社+公司,靠农民自己根本弄不起。”如今,刘本利成了合作社的蔬菜管理员,每个月有2500元工资。

  有着蔬菜种植传统的大尹村镇曾一度为水而困。“出路就在节水。”镇党委书记李瑞峰说。从今年开始,河北省启动“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饶阳县是首批建设县。正是因为传统产业优势,示范区落户大尹村镇。财政、国土、水利多渠道资金整合,补起农业基础短板,龙头企业入园,与农民合作社结对,最大程度提升蔬菜产业效益。

  李瑞峰算了两笔账:一是节约账,园区灌溉系数达到0.73,平均每个大棚节水200立方米,节约化肥10公斤。二是增收账,高标准温室大棚土地利用率提高30%,亩均产出上万元。

  园区发展带动全镇兴起蔬菜、果品合作社65个。大迁民村成立党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以土地入股,除保底租金外,还分得众悦公司年利润15%的红利。如今,大迁民村有420个农户自愿入社,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已成雏形。

  今年以来,河北12个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共流转土地12.4万亩,初步形成了平山生态治理、藁城粮食生产、饶阳设施蔬菜等“一县一特”的发展格局。

  从“撒胡椒面”到“攥紧拳头”,向粮食生产核心区倾斜,向科技要节水

  河北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省农发办副主任金树林说,保障粮食安全,河北农业综合开发从“撒胡椒面”改为“攥紧拳头”,集中财力保重点,向粮食生产核心区倾斜,同时加大高效节水措施实施力度。就是“让适宜种粮的地方多产粮。”

  建好基础设施,增产潜力还从哪儿挖?在一个个农发项目区,良种与良法深度融合,率先打造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2011年开始,集中90%以上的科技推广资金在全省广泛征集项目,跨区域推广,公开竞争,使科技成果大规模转化为生产力。2012年集中4000万元科技资金投到粮食主产区。

  在全省第一产粮大县藁城市,项目区里农艺、生物、工程节水技术综合发力。

  贯庄村村民薛高军用上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浇一次水,原来要40立方米水,现在省了一半,一年能节约300多元。还省出漫灌的垄沟隙缝,一亩能省一分地。”在项目区,大水漫灌正逐渐被节水农业所取代,实现按需用水,定量用水。

  “水好还要种好,今年项目区推广的‘旱地800斤’新品种,既抗旱产量又高,价格也比普通小麦高一角钱。”岗上镇杜村村支书高素娥说。扩大抗旱、耐旱作物面积,逐步向低耗水、高效益的节水型种植结构转变。

  技术指导到位。薛高军说,“今年初技术员上门指导,推迟浇春水,水肥追施适宜,小麦平均千粒重达到39克。”

  2012年,河北农业综合开发在粮食主产区投入达到年度总投入的70%,全省建设高产稳产农田122.25万亩,新增粮食2.1亿公斤,100多万农民从中受益。

  走进一个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汩汩水流涌向田间,滋润着现代农业枝繁叶茂。

  记者赵永平

关键词:农业,节水,粮食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谭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