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无腿”村医行走乡间20年
用医术和真诚赢得了信任 崎岖山路中留下一段段惊心动魄 岸底村,在太行山深处,距离段建亚所在的王家岩村3公里,全村一百多人。现在只有三四十口人住在村里,年纪最小的也有五十多岁了。村里没有诊所,长期缺医少药,村民就想聘段建亚做村医。段建亚没有任何迟疑就答应了,从那时起他几乎每天都要往返于两个村子之间,这一走就是十几年。 记者也和段建亚一起去了岸底村,短短几公里的路可是让记者捏了一把汗。两个村子之间路都是开在半山腰,路面只能勉强通过一辆车,下面是30多米的沟壑,上面是近乎垂直的峭壁,时常有石块落下。段建亚的三轮摩托车跑得倒是飞快。 半路上,段建亚遇到了岸底村的段四毛老人,老人今年80多岁。看到老人气喘吁吁,段建亚赶紧让老人上了他的三轮摩托车。 路上,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一件往事。2012年冬天,岸底村76岁的段银锁老人咳嗽喘不过气来,段建亚得知消息后很快赶到了村里。段建亚一到老人的家里,天上就下起了小冰晶,他马上给老人输液。等老人病情好转他准备离开时,门外已经飘起鹅毛大雪,地上积雪十几厘米。 村民们给段建亚的车轮胎绑上绳子做防滑链,又在车上给他放了百十斤石头。他一路上小心翼翼地挂着二挡,慢悠悠地往回开。一路提心,到家时,段建亚的内衣已被汗水湿透了。 “大家离不开我,这是我的骄傲” 岸底村的许保鱼,今年70多岁,子女在石家庄市里打工,家里只有她一个人。“他是随叫随到,不管什么时间。”许保鱼说,连着三次她都是在零点左右生病,每次给段建亚打电话后,他都是深夜开着三轮摩托车跑来了。村外这条白天都难走的路,晚上没有几个人敢走,但是段建亚一个残疾人经常晚上走,老人自己都感觉万一出点什么事对不住他。 听着老人的话,一旁的段建亚的脸上倒是泛起一丝红晕,“来来回回都熟了,能出什么事啊?” 村里的乡间小路杂草丛生,高低不平,这里的人家住得又很分散,有的病人根本到不了段建亚家。遇到这种情况,段建亚就会开着他的三轮摩托车上门治疗。有的路太陡,三轮摩托车也上不去,他只能爬着走或蹲着走,或是让家属背着走。 段建亚从医20年,出诊7000余次,往返20000多公里,骑坏了3辆代步车。崎岖的山路对健全人来说都很难走,对于段建亚来说更是艰难。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不但征服了崎岖的山路,还走出了自己的人生,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大家离不开我,这是我的骄傲。”“要在农村做一名医生,让乡亲们信任你至少也要三五年。”张建亚说,在卫校时自己学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在天长镇的医院干了很长时间,但在大家看来他还是个新人,同时又是残疾人,乡亲们并不是很放心。 那时,段建亚没有放弃,只要有人来看病,他都很热情。“从开始的时候我的药都是以进价卖给病人,一直坚持到现在。”段建亚说,为了能够让乡亲们信任自己,看完病他还要免费给病人按摩刮痧。 几年下来,段建亚凭着自己的医术和真诚,终于赢得了老乡们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村民段老先生说,因为找段建亚看病看得好,花钱少,而且人还热情,所以他和家人只要不舒服肯定想到段建亚。 几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段建亚的名气越来越大,周边几个村子的老乡也都来王家岩村找他看病,他回忆甚至有人骑摩托车跑上十几里山路来找他看病。 但有些老弱病残的患者行动不便,可是段建亚靠双拐走路实在不方便。于是他和家人商量,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买了辆残疾人代步车,既解决了走路问题又方便了病人。渐渐地,段建亚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女朋友,结婚后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的生活也越来越越好。 |
关键词:村医,行医,善行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