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科教文卫

百年老店祥德斋糕点制作技艺:入选霸州市非遗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14-05-24 13:54:0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城网廊坊5月23日电(武香君 何杰 记者 刘振山)霸州祥德斋是一个有着八十年历史的糕点店, 2014年4月,祥德斋糕点制作技艺入选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的刘家人传承着古镇的滋味与情怀,把这份“甜蜜事业”一代代传承下去。

图为刘家一大早就忙活着制作糕点。张泰源 摄

  糕点,是中国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按照地区分类有十二个流派。最著名的莫过于满汉全席上的金丝枣糕、豆沙糕、月饼等。在京津冀地区,有着许多百年老店。

  清晨中的古镇胜芳,旧时热闹的水旱码头渐行渐远,如今的人们,正享受着慢节奏的时光。而在祥德斋,刘诗涛和儿子刘欢早已开始了一天的生计。在这个有着八十年历史的糕点店,他们正守候着一份别样的“甜蜜事业”,穿越时间的距离,把传统味道还原给现今的人。

  追寻:记忆中“刘家味道”

  1929年,刘诗涛的老祖刘庆祥学徒回来,在胜芳开起了糕点店,店铺起名祥德斋。祥德斋的糕点皮酥馅软、口感适中,很受当地欢迎。

  在那个时代,糕点不是餐桌上的常客,而是人们探望病人、送礼的工具。平常人吃上一口,就算过年了。“小时候,我经常看爷爷和爸爸做糕点,他们在案板揉面团,我就在地上揉煤球和泥球。每天帮大人打打下手,就能分一小块尝尝,但也不能多吃,这是有数的。”

  40岁时,刘诗涛接下了店铺。人到中年的他要从新跟叔叔刘复新学习。糕点以面粉或米粉、糖、油脂、蛋、乳品等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辅料、馅料和调味料,初制成型,再经蒸、烤、炸、炒等方式加工制成,但要做出属于刘家的味道,需要一定的技术。“温度、硬度、甜度都要注意,面粉、馅料、烫,都要按照比例放。那时,我每做完一个都要让叔叔尝一尝,如果入口即化,味道适中,那就算成功了。”从店里到叔叔家,刘诗涛来回奔走了半年后,终于得到了祥德斋的秘密。

  解密:你能看到的“秘密”

  在胜芳镇,人们的餐盘中绝对少不了祥德斋的糕点。在祭祀、婚丧嫁娶、庙会、上贡中,这些糕点更成了“指定食品”。这是一种默契,更是一种习惯,吃一口糕点,喝一口大清河的水,走遍天涯,家乡的味道就在心中。

  一样传统美食所以能让顾客从黄发垂髫吃到白发苍苍,是因为它有着“不能说的秘密”。在祥德斋,这样的秘密是可以看到的。卫生、精确、新鲜、诚心,是老一代人传给刘诗涛的心法。“从过去到现在,从准备到制作,每一块糕点都是用手工制作的,比例要精准,而且要即做即卖,保持新鲜。“做好了不怕顾客不买,如果做不好,怎么打广告也不行。”在采访中,不时有顾客进来买糕点,刘诗涛的儿子刘欢使用着传统的糕点包装办法,先将糕点一一摆放在纸包中,然后用纸绳系上,双手捧给顾客。在刘家人眼中,添加了防腐剂、添加剂和机器味道的糕点不能称之为传统糕点。用双手保存了食材的原汁原味,这才拿得出手,禁得起每个挑剔的味蕾,最接近心的温度。

  这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对食物的尊重。

  传承:古镇的滋味与情怀

  玫瑰糕、马蹄酥、莲花酥……在柜台上,一块块糕点静静等待着。在厨房里,30岁的刘欢把正熟练地用面团包裹住山楂馅料,放入模具中,打出一个喜字馅饼。

  “每到过年过节,订单特别多,父母特别累,吃顿团圆饭都困难,不是没钱,是没时间。”刘欢说,中专毕业后的他,找过许多工作,似乎因为身上留着相同的血液,注定与这“甜蜜的事业”结缘,25岁时,他回到了祥德斋。

  2014年4月,祥德斋糕点制作技艺入选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家人固守着传统,把这种味道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走出祥德斋,夏日的胜芳镇有一种味道。这是枣泥味道,山楂的味道,烘烤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将故土、乡亲、勤俭、坚忍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关键词:百年老店,祥德斋,霸州,非遗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季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