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为人免费指路七年 他想找个“接班人”
84岁热心老人王忆应,听说话都有些费劲,实在干不动了 还记得那个喜欢在大街上溜达,免费为问路者提供帮助的热心老人王忆应吗?如今,他已经84岁高龄了,腿脚都还算结实,但耳朵稍微有些聋了,与别人交流起来挺困难,继续指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说:“免费指路是个助人为乐的差事,尤其能让外乡人感到石家庄这座城市的温暖,真希望有人能接我的班。” 文/图记者卞静 七年里,他为一万多名问路者指过路 两天前,王忆应接受公交总公司邀请,来到谈固公交枢纽站,与志愿者们一起为路人提供义务咨询服务。他摆出珍藏的手绘公交线路图,还有几张满是签名的纸张,他称为“花名册”。每当有人问完路,他都会笑眯眯地请对方在花名册上签下名。 从2006年至今,历经7年时间,有一万多人在上面留下了名字。这个数字也意味着,王忆应帮助过的路人已经过万了。他说,每当看着花名册上的名字,心里就特别开心。 “还是一位医生朋友提的建议给我提了醒。”他说。当时,一名熟识的医生为他出主意,每当帮一个人指路,就在本子上画一道,看看到底能帮助多少人。王忆应心想,画道道不如签个名,还能留作纪念,具有收藏价值。 起初,一些人问过路后,不是着急赶路,就是觉得这老头很“奇怪”,不敢留名。受助人的“误会”,让王忆应感到十分失落。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专门制作了一个“免费指路”牌,上面还盖着居委会的章,再戴上一个红袖章。有了这些“装备”,大家的误会自然就消除了。得到认可后,王忆应也越来越有动力。 为绘公交图,他曾沿中华大街从南走到北 提起王忆应爱上指路的经过,他娓娓道来。 1981年,王忆应从岗位上退下来后,回到元氏老家照顾母亲。离他家不远处有一个景点,每当他在附近遛弯,常会遇上问路的人。“反正我也没什么事,干脆就帮别人指路吧。”从那以后,他一有空就会在村口为人们免费指路。 2006年,王忆应的母亲去世,他来到石家庄居住。城市里的生活不比老家,没有地种,没有老邻居、老朋友聊天,王忆应只好经常去大街上闲逛。 由于当时他住的地方离公交公司很近,总能看到一些表情茫然的外地人立在十字路口,迷失方向。这些人让王忆应骨子里的“助人”精神油然而生,他重新操起了“旧业”。然而,城市里的公交线路错综复杂,很多时候他也回答不上来线路,甚至还有几次给人们指错了路,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王忆应开始每天到大街上溜达,每走到一个公交站牌,都会认真收集全面的路线资料。有一次,为了了解中华大街上的各条公交线路,他从南头一直步行到北头,边走边研究、边记录,不知不觉中竟然整整走了一天。 当他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后,用手绘的方式,制作出“省会公交全图”。每当线路有所变更,王忆应又会在上面及时作出标注。凭借着这件“法宝”,他成了一名专业的“义务指路人”。 年岁已大,他希望有人能当“接班人” 如今,84岁高龄的王忆应耳朵有些聋,当别人与他说话时,他要侧过头,手做听筒状贴在耳朵上,有时候还需要对方重复多遍。王忆应遗憾地说:“年岁太大了,听话都有些费劲,实在指不动路了。” 他还说,城市这些年建设得越来越好,街道和公交线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火车站也搬了家,他至今还没有去过。王忆应坦言,如今自己再出现在公众场合,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公益“符号”,为大家树立榜样。 王忆应一直在寻找“接班人”,可是现在年轻人太忙,退休的人多数在家照顾孙子孙女,很少有人自愿跟着他去从事这样一份“苦差事”。王忆应特别希望有人能自愿成为一名义务指路人,将这件好事坚持做下去,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打造石家庄的温情名片。
|
关键词:免费指路,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