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重组难解公信的忧伤
23日,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官员向媒体透露,乳业兼并重组细则已制定完成,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扶持建设大型乳企也将是政策重点。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会使现有乳企被大规模淘汰,市场可能留下五六十家大型乳企。(24日《南方日报》) 重组是一个契机,但工信部显然还有更多“怀想”。今年6月,相关部门表示,将推动乳粉企业间“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兼并重组,要在两年内培育出10家规模超20亿元的乳粉企业。随后,蒙牛率先饮“头啖汤”,宣布收购雅士利。这是中国乳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宗并购交易,也被视为是行业布局调整的冲锋号。 一定程度上说,散、乱、差,确实是目前中国乳业的代名词,重组是行业逆袭的必须。“2年内将争取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同时还将淘汰一批不合格乳企”。这番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上发出的铿锵誓言,显然不仅仅意在资本游戏。 真正令人担心的是两方面:一者,工信部说你别低估我的智商,肯定不会“拉郎配”,但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历经2011年的大整顿,所剩600多家乳企,家家都是地方的“乖宝宝”,想要跨区整合,如果没有行政干预,谈何容易?二者,兼并或者重组,具有资本或规模优势的大型乳企必定是最大受益者,若集中度真能达到70%以上,大公司一枝独秀势必成为现实,价格上的纵向垄断岂非更易如反掌? 兼并重组易,收复人心难。就像工信部抱怨的,“你说奶粉99%合格,有人非说买到1%咋办?”消费者其实并不在意你叫什么名字、是不是出身“名门望族”,要的就是一袋安全的奶粉、一罐健康的牛奶。规模大小与质量好坏之间,其实并无直接关系。 国内乳企何去何从,确实让人纠结。重组也好,注资也罢,做大做强国内乳企,除了道德血液,恐怕更要有得力的监管、充满活力的市场机制——而这些“起死回生丸”,都不是工信部等职能部门能“买”到的。重塑市场公信,任何时候都要记住一点:也许我们爱国内乳企,但更爱自己的孩子、更爱自己的身子。 -邓海建
|
关键词:乳业,重组,公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