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土地谁来种咋经营? “家庭农场”趟出路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02 08:2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范立涛站在自己的玉米田中,讲述着自己的梦想。

  -在范立涛的粮仓,工人正在忙碌。

  有更多的李素敏们正在农村崛起。这样的土地经营模式,引起了农业专家的关注。

  大家都说种地苦,使得很多农村的青壮年离开了家乡,来到了繁华的都市打工。可如今这种情况却发生了转变,昨日本报刊登了《家庭农场:180亩地一年净赚20万》后,多位读者打来热线咨询家庭农场的相关情况,也吸引了一些农业专家的关注。同时,本报也探访了两位“土中掘金”者的追梦之旅,也许能给大家一些借鉴。

  □文/图记者赵晓华冯月静实习生王厚霖

  辞去国企工作承包了1100多亩地

  样本人物范立涛完善了土地流转方式年利润预计20万元

  当很多农村人背起行囊选择到城里打工的时候,曾在南开大学国际商务专业进修的范立涛,2011年年底毅然离开天津,回到家乡,通过走访,出外考察,决定承包1100多亩地。2012年7月,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公司员工22名,多为家庭成员、亲属。

  “我们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土地流转方式,并有专业的农机服务队、农技服务队、植保服务队、水电服务队等五支队伍。”范立涛说,“目前,这1100多亩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两种粮食作物。”范立涛说,他们的土地流转方式以土地托管方式为主。农户将土地委托给公司全权管理,由公司进行统一配发种子、农药、肥料;统一耕地、播种、收割;统一田间管理的全过程委托管理服务。公司负责耕作农户“托管”的土地,参照土壤肥力,灌溉设施、连片成方面积等条件差异,保证每年每亩地向农户支付500元—800元流转费(农业直补、农资直补归农户,化肥、农药、种子、电力、柴油补贴归公司);农户则不再管理自家的承包田,对托管耕地当年当季粮食生产的成本投入的各项费用均由公司承担;用于托管耕地农田基建、灌溉配套设施的维修改造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

  范立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注册资金60万元,购买玉米联合收割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土地流转费用等共计60万元,总投入120万元。今年1100亩小麦,亩产900多斤(许多地地力不足,经过一两年地力的养护,亩产量会增大),现在种植的玉米,预计亩产能达到1200-1500斤。这样算下来,今年的利润预计为20万,预计三四年可以回收所有成本。

  农大毕业后回到家乡当农民

  样本人物王永波700元/亩租赁130亩地,年底有望达到500亩

  “辛辛苦苦八九年,终于有了300多亩地,我的家庭农场梦又前进了一步。”站在石家庄正定县南楼乡南楼村村东,34岁的王永波指着一大片平整的土地说:“这130亩耕地是去年冬天通过土地流转转租承包的,今年春季全部种植了优质的马铃薯,如今马铃薯已经销售过半。”

  2004年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的王永波,回到家乡南楼村当了一名农民。“我们村祖祖辈辈都是种小麦、玉米,村民忙活一年挣不了多少钱。我回来就是想运用自己所学的先进技术,带领乡亲们致富。”王永波计划租赁土地进行规模种植,当一名农场主,做出个样子给乡亲们看。由于资金所限,最初他只租赁了5亩地,建起了全乡第一个高标准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开始种植樱桃西红柿。连续种植了3年日光温室大棚,王永波有了10万元的积蓄。

  在种大棚的同时,他还办了一家集农业技术服务、农民培训、农资供应于一体的农资店,在经营农药、种子、化肥的同时,为村民提供免费技术培训、科技信息咨询、田间诊断、现场指导等。经历了长达8年的资金、人脉、市场等多种要素的积累后,2012年秋,王永波以700元/亩的价格租赁了29户农民成方连片的130亩土地。“我又谈妥了一些土地的承包,到了今年年底就有500多亩土地了。”

  土地增加了,王永波很高兴。不过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同时,他也有着缺少资金和土地的烦恼。大面积种植农产品,并获得好的效益,必须要有农产品储藏的场所和设备,这就需要建设用地,这对每家只有几亩、十几亩地的农民来讲,简直太难了。他希望政府在涉农项目承接、资金扶持、制度保障等方面能尽快出台可操作的措施,引导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的发展。

  城市人也想“土中掘金”

  昨日记者进行了街头调查,20位调查者中有4人看到本报报道后,表示想要尝试“农场”的经营。“不过我看报纸上写着,好像只有农业户口才能成立家庭农场。”一位姓李的市民,期盼自己能用其他形式来投身农业。有6位市民表示,到农村种植“农场”,既需要资金、技术、土地、人脉,更需要勇气,缺一不可。有10位市民表示“家庭农场”必定会带动农村的发展,作为城市人还是很看好的,但不会去尝试。

  “从来都是听说办工厂、开旅馆有营业执照,没想到种地也可以申请营业执照。看来农业真是会有大发展啊!”市民王先生说,自己的生意似乎都到了瓶颈期,现在想想种地是条新路子啊!

  解决了“土地谁来种”

  现在农村的现状是,在田间劳作的大多都是老年人或妇女,有人戏称为“3860部队”(农村妇女和60岁老人)。未来农村的土地,应该是年轻人的“天下”。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需要的是机械化、产业化、标准化耕作,这就需要一批懂技术、懂经营的年轻人投身到农业生产中。因此国家鼓励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土地的适度集中,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科学经营。这时,就应运而生了家庭农场、合作社等。

  省农林科学院专家张文英

  看到“未来土地怎么种”

  通过土地流转给一些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让农业生产更加集约高效,这是非常适合现代农村土地发展的一条路子。现在中国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时期,现代农业势必要走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的路子,肯定是要通过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等方式,使土地相对集中起来进行种植、经营。家庭农场必定不是传统的种植,肯定会是机械化、科学化种植,这必定会带动农村的发展。但同时,土地流转应该进行严格监管,防止土地性质被改变。

  石家庄农科院名誉院长郭进考

 

关键词:家庭农场,土地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孙晓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