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不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迷失
在17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表示,我国已完成了历史上首次全国性传统村落摸底调查,拟用3—5年时间,建立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制定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长期纲要,建立濒危警示制度。他指出,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10月18日《人民日报》) 数据显示,全国经调查上报的1.2万多个传统村落仅占我国行政村的1.9%、自然村落的0.5%,其中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村落已不足5000个。 我认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所说的城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基层政府和坊间所说的“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不能仅仅体现在“美”上,还要体现在“村”上。这是我们乡村传统文化的根基,不能“城镇化”所到之处,村落就全部消失,必须对部分村落进行保护。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钦松说:“美丽乡村”别都建成洋楼,现在,我们对城市建设高度重视,在中国未来新一轮的发展中,必须更重视乡村建设,实现家更美、景更美、人更美,这也涉及我们的文化自尊。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今年的提案是“美丽乡村”,他提案的主要内容是:“穿得暖,吃得饱。有房住,有领导。能医病,能养老。有权益,冤屈少。有欢乐,风气好。山水美,污染少。”出身农村的赵本山的观点才是庄户人眼中的真正“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的内涵是生活更美好、环境更生态、饮食更健康,而不是高楼大厦里装不下一架爬犁,容不下一只鸡…… 国务院参事冯骥才说,过去10年全国每天消失80到100个自然村。这源于一些地方对“美丽乡村”的误读,把“美丽乡村”理解成了建楼运动,搞成了拆迁战场。 自然村落,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代表着传统的居住文化和生活生产方式。为什么村庄在慢慢消失,除了发展的需要,是不是也因为在村庄保护上迷失了方向?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建设“美丽乡村”的时候,除了破旧立新,是不是还应该对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村庄进行抢救性保护,是不是也应该关注农村传统的人文价值和自然形态?这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彻底抛弃未必明智。 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加快城市化步伐,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这绝不能成为我们忘记历史、忘记传统、忘记文化根脉的理由。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当回望历史烟云的时候,有一天,我们会怀念故土,怀念传统的价值。到时候,哭泣的就不仅仅是消失的村落,还有我们曾经浮躁的心。“美丽乡村”重在环境建设,要找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的结合点,而不应搞成千户一面的乡村消灭运动。(郭元鹏) |
关键词: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迷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