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公务自行车越骑越远
近日,南京市鼓楼区一位处级干部像往常一样去附近的街道开会,不过,他并没叫单位派车,而是去门卫室借了一辆自行车。不同于一般的自行车,这辆车的后座有一个绿牌子,上面写着“鼓楼区机关公务用车”。早在2008年,老鼓楼区就推出了20辆公务自行车。不久前,新鼓楼区又统一出资购置了100辆公务自行车。目前,平均每天有二三十人次来借车。(《现代快报》10月31日) 可以预见,假使这一制度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并推广,它在减少公务车辆经费支出、实现节能减排、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等方面,都将产生不小的积极作用。这种着眼于公务人员生活细节的改革举措,既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又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节约意识,这种观念层面的转变,无疑是肃清公车乱象的重要一环。 长期以来,公车消费与公款吃喝、公款出国在我国一直广受社会诟病。2012年儿童节当天,一张芜湖市副市长詹云超骑车送女儿上学的照片曾在网上“疯传”。詹云超表示,他几乎每天都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他的这一行为,让许多网友深受感动。但父亲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难倒不是一件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事儿吗?这都能让网友感动,只能说明当前公车私用普遍到了一定程度,网友的潜意识里甚至已经默认了副市长出行,无论公私,官车相送都是天经地义的。 对于很多干部来讲,其辖区离办公地点并不远,外出办公的目的地也多集中在一些小街小巷中的街道、社区里,去这些地方调研、办公,骑自行车不仅方便,还不用为停车、堵车心烦。但就是有些干部,公车不仅私用,甚至连去个超市都要开车,好像不这样就辜负了他官员的身份,对不起这份“福利”。 在为公车改革探寻出路之余,让公务自行车跑起来,也在全社会范围内为倡导低碳出行做出了表率。 今年年初,我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发出黄色预警,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为此,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城市都减少了公车出行。如果自行车取代机动车能成为常态,不失为一件好事。 当然,公务员骑自行车出门办事,难免有人会认为这是作秀,有网友指出:“有车补车贴,为啥还要配备公务自行车?”“自行车人人买得起。没必要搞公务自行车。”在这一问题上,我们不妨宽容一点,只要无害,且能够吸引人们对低碳出行的关注与讨论,作秀又何妨?真正令人担心的是,一阵风过,这些公务自行车不久就被闲置,那反倒会成为一个坏的例子。之前,湖北山东等地也搞过类似的政策。当时也引起过激烈的讨论,如今是早已偃旗息鼓还是风头正劲,媒体没有后续报道,公众不得而知。 我们不能否认,推行公务自行车的初衷很好,但好想法不等于好结果。之前其他省份也推出过公务自行车。但因为只是“倡导”而非“强制”使得公务自行车很难施行,境遇尴尬。到最后公务自行车没发挥效果,钱倒是已经花出去了。此外,公务自行车长时间不用,摆在那里风吹日晒就会变成一堆废铁,按规定,公务自行车发生损坏或丢失,由所在单位负责维修或赔偿,相关费用由使用单位承担。到最后这笔账又要记到纳税人的账上。 |
关键词:公务自行车,干部,开会,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