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专题库>>专题新闻

求职难,招聘难,就业市场现“两头难”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20 14:1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原标题:史上最难就业年:求职难,招聘难,就业市场现“两头难”

  “毕业找工作时感到求职真难,这一段到公司人事部门工作,才发现企业招聘原来也这么难,在市场上站大半天收到20来份简历,其中能按时到公司参加面试的也就有七八个,真正入职的最多一两个。”刚刚有了一份底薪1500元的工作,终于不再为求职苦恼的2012届毕业生小成,又陷入了招聘难的困局。面对“世上最难就业年”,我省启动了就业招聘攻坚行动,在毕业生6月底离校前的最后一个月里,将举办百余场现场招聘会。25日,首场招聘会在石家庄原火车站举行,记者在招聘会上遇到了转身成为“招聘方”的毕业生小成,两难并存的就业市场,令他十分困惑。

  -走过求职难,又遇招聘难

  男生小成,学机械专业,专科学历。刚毕业的时候,他想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了一家机械公司,在车间流水线上工作,还要倒夜班。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流水线工作太枯燥,上夜班也很不习惯。“白天总也睡不着,严重睡眠不足,坚持不了就辞职了。”小成说。

  接下来,小成开始找工作,决定不再找上夜班的和机械厂了。网投简历基本没回信,求职渠道只剩下逛人才市场了。大概有好几个月,小成基本处于失业状态,“没有收入,每过一天都要花钱,挺焦虑的。”可面对人才市场上成千上万个岗位,小成不知道自己适合哪个,又能胜任哪个岗位,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失败,他更迷惑了。

  一个多月前,他应聘到一家刚刚成立的图书出版发行公司,通过电话向大中专院校推销教材,底薪1500元,按业绩拿提成。“这个公司是新成立的,同事们都是年轻人,好相处。”小成对自己的新工作感觉还不错。“刚干满一个月,有点小业绩。公司还要招人,便调我到招聘部门帮忙。”刚摆脱了求职者身份的小成转身成了“招聘方”。

  令他没想到的是,转换了身份再来到人才市场,遭遇的还是个难题。他告诉记者,公司在省人才市场包了半年的展位,除了有特殊安排,他和同事每天都前往招聘。“求职者来来往往地从招聘展位前走过,有的驻足看一眼,有的停也不停就过去了,半小时可能都没人和我们说话。”他说,实在坐不住了,就拿着公司的宣传页走到求职者中间,主动发给每个人,遇到感兴趣的就拉人家到展位前坐着聊。

  “每天8点多,求职者们还没到,我们就等在那里。中午12点多,求职者快走光了,才撤离,一场招聘下来也很辛苦。”小成说,效果却不理想,最多能有20来个人留下联系方式,表现出初步意向。等到去面试时就剩下七八个人了,真正入职的最多也就一两个。 25日的大型招聘会,小成和六七个同事也是一大早就来到了会场。他一边忙着向走过的求职者发放招聘启事,一边向记者表示,大型招聘会的效果和日常招聘会差不了很多,“能有二三十人有意向就不错了,是真心感到招聘也很难啊!”

  -招人难,企业招聘压力也很大

  “欢迎前来看看,只要您适合这个岗位,我们会给您最好的福利待遇。”招聘经理史秀清带着职业微笑欢迎前来咨询的求职者。求职者要应聘的岗位是置业顾问,正在和记者说话的史秀清立马向记者表示“稍等”,转头向求职者介绍公司的项目和员工待遇。看到求职者填写的籍贯是邢台,她热情地说,“我也是邢台人,咱们还是老乡呢”。

  直到又微笑着送走了求职者,她才又转身过来笑着说,“置业顾问最不好招了,只要有毕业生有意向就要给对方留下最好的印象。”

  “毕业生那么多,都说今年是最难就业年,企业招人应该容易吧?”记者问。史秀清认真地说,“也不是,有的岗位很不好招,这些年轻人的想法真让人琢磨不透。”她打比方说,今年公司在沧州有个项目,在当地招了几名置业顾问,但为了便于管理还是要在总部这边招几个人派过去,但毕业生一听说驻外就不乐意了。“刚毕业的年轻小伙子、小姑娘,又没有家庭负担,驻外怎么不好了?驻外工资还高,我们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都想着多出差多挣钱呢。”40岁左右的史秀清表示很难理解年轻毕业生的求职观念。

  链家房地产是一家二手房销售业务的经纪公司,工作地点在北京,为了方便揽才,他们在会场内竖起了六七个宣传牌。“我是链家地产昌平店的店长,店里急需用人,特意从北京赶过来的。”这位店长表示现在招人很不容易。正说着,两个求职者走过来了,她立马招呼两位求职者,“我们是链家房地产,公司位于北京市五环昌平区。”刚刚说了一句话,其中一名女生便扭过头去,“北京的呀,我不去外地。”另一名女生尚未转身,店长接着介绍“底薪2500元,周六日不休,每周二或周三可休息一天。”话说到这里又被打断了,“那可不行,连周末都没有,太没有自由了。”说完,和另一名女生向前走了。

  两次被求职者打断话头的经理,尴尬地向记者耸耸肩,“哎!就是这样,求职者比招聘方还牛气,经常是我们拦住求职者主动介绍,他们听半截就走。”

  在这些招聘经理眼中,以“90后”为主力军的毕业生们求职并不迫切,他们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一两年找不到工作也没啥压力,可以很从容地逛就业市场,慢慢挑选最满意的工作。底薪、合同、社保、公积金、双休、节假日、包吃住、出差,都可能是他们拒绝某个岗位或者辞职的理由。

  “当公司新上马一个项目,急需大量用人时,招聘的压力就非常大。”有着多年招聘经验的史秀清坦率地说,在就业市场上招聘方并没有占据主动,很多时候是毕业生不愿意来。

  还有一位招聘主管表示,“员工流动性很大,公司不得不在人才市场办理展位包年,长时间招聘。”记者了解到,各级人才市场上办理包年或包半年服务常年招聘的企业并不少。-迟迟不签约,不甘心低质量就业

  即将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的毕业生小李表示,距离毕业离校不到1个月了,签约的同学只有1/3,大多数还没签。“不是没有签约的机会,只是觉得不甘心,想等着找到更好的。”她说。

  小李的话可能也是很多毕业生的想法,越是高学历的毕业生越在意就业质量,宁缺毋滥的心理让他们的择业期越来越长。根据以往官方发布的就业数据,截至6月底毕业时,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就业率不如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如专科毕业生,这一现象曾被人解读为“学历倒挂,学历越高求职越难”,实际上是学历越高的求职者对就业的要求越高,就业的等待期越长。

  小李参加了今年河北省的公务员考试,几分之差没能进入面试。“真有点可惜,有同学考的分数比我还低几分,但他报考的职位竞争小,进面试了。”小李告诉记者,逛了一个多月的就业市场,也网投了很多简历,对找工作也快疲了。“能去的也就那么两类,要么销售、要么办公室干杂活,都不理想。我也不可能干这个一辈子,就随便找一家凑合着干着,明年有机会再考公务员。”她说。

  和小李一起参加招聘会的同学也是一位坚定的“考碗族”。在她看来,公务员考试虽然竞争激烈,但几分的差距总让人不甘心,不是实力不够只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运气。而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岗位和就业市场上所能提供给毕业生的岗位相比,不管是待遇还是社会地位都是天壤之别。为了一个每月1500元,毫无前途,还累死累活的岗位而耽误了公务员复习,实在是不划算。“家里支持我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哪怕不找工作专心复习考试也成。”她说。 “读了四年大学,难道仅仅是找一份高中生都能做的销售工作吗?不管是卖楼还是卖保险,这样的工作总归让人感觉不舒服。”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的张同学很疑惑,她说,“不是我们不想转变就业观念,也没想着非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不去,总得有一份体面的岗位吧,和高中生当同事实在接受不了。”所谓“最难就业年”,其实具体到每一个求职的毕业生,更多的体现出来的还是高质量就业难、体面就业难、满意就业难。

  -提升就业质量或是破解“两难”的关键

  省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毕业生找工作难,实际是找“好工作”难。一般来说,毕业生心目中的“好工作”,主要就是稳定、社会保障完善、福利待遇好、社会认可度高的工作。

  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固然是传统的“好工作”,但其吸纳人数十分有限。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早已是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主力军”。但目前部分用人单位仍存在用工不规范、社保不完善等情况,造成高校毕业生不愿意选择中小企业,这就造成就业难与招工难共存的尴尬局面。

  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好工作”,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或许是破解当前就业市场“两难”困局的关键。

  因此,他建议,企业、特别是存在招工难的企业,要首先从自身做起,改变只追求利润而不顾员工福利的简单经营思路,要树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的观念,打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打造一支稳定的、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员工团队。这就需要企业从员工角度思考问题,尽力为他们提供满意的薪水、自由的工作机制、完善的培训晋升体系和全面的社会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为企业创造财富。

  其二,求职者要找到“好工作”也要练好内功,好工作不是“找”出来的,而是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提升自我,等你的能力得到提升时好工作自然也就到了。如果一味停留在找工作上,你的水平永远停留在应届毕业生的状态,只能被同届的毕业生越拉越远。建议毕业生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不要太执着于某个标准找工作,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才是更明智的。 “当然,政府也要严查企业不规范用工,保障毕业生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就业部门还要努力为供求双方搭建平台,促进供需对接。”他说。

  ◆特别提示: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年”,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我省已经展开了“就业招聘攻坚行动”,今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省各地市将陆续举办100场现场招聘会,河北人才网、河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网也将启动网络人才大集,并主动向登记求职的毕业生推送招聘信息。如果您也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如果您对改变毕业生求职困境有何见解,欢迎拨打电话(0311)67563137与记者交流您的观点和建议,也可通过燕赵都市网留言,本报期待您的真知灼见。(记者王丽)

关键词:就业|招聘|求职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网
责任编辑:段沙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