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专栏>>第二届河北茶文化博览交易会

香菊茶、太行龙井 河北也能种出好茶

来源: 燕赵晚报 作者: 刘文静 2014-06-14 09:54:3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市民可到茶博会上免费品茶。本报记者尉战魁摄

  昨日(13日),2014第二届河北茶文化博览交易会在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来自国内外300余家茶商摆出中西名茶,茶香四溢吸引了八方宾朋。在这场茶文化大餐中,河北本地的茶产业、茶文化显露峥嵘,无论是本地出产的香菊茶还是各种特色茶具、茶桌等都备受关注。业内人士称,河北的茶叶市场将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从茶叶消费大省变为茶产业大省。

  河北“香菊茶”人气最旺

  以前人们常说的“河北不产茶”已成过去。在本届茶博会上,河北本地的“香菊茶”就成为很多客商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一朵完整的菊花能泡出一整壶浓郁的香菊茶,入口甘甜,菊香沁人。这就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培育出的香菊茶。经专家鉴定,这种浓香型菊花品种的营养价值比普通菊花高出3-10倍,有养肝明目、清心补肾、健脾和胃、润喉生津之功效,并且获得了国家专利。在茶博会二楼,人气最旺的就是河北茶叶公司的香菊茶展位,一朵朵菊花在水中绽放,一壶壶菊茶让客商和消费者如饮甘露。河北省茶叶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种香菊茶在去年就已经铺开市场,京津冀地区销量最大。现在的种植区主要在廊坊永清,种植面积1100亩,元氏也有300亩。

  太行山的龙井茶也渐成规模。河北省茶叶公司的总经理霍玉平说,石家庄周边的五岳寨,邢台地区,还有保定的部分山区都在种植“太行龙井”,“河北由过去的不产茶到现在的生产、加工、出售一条龙,而且档次也在提升中。”

  据组委会人员介绍,这次茶博会上,河北本地的茶文化企业就有30多家,包括制茶、制香、茶器、茶工艺品、茶文化等,显示出河北的茶产业正在向更宽的领域延伸发展。

  本地茶具照样赚尽眼球

  与茶相关联的产品、产业也是茶博会上的亮点。记者昨日在茶博会上看到,紫砂壶、各种茶壶、茶台、茶桌、茶椅以及相关工艺品都大沾茶文化的光,吸引了很多客商和消费者观赏、选购。河北本地的茶具照样赚尽眼球。

  茶博会二楼,一家名为“海晏堂”的特装展台展示的茶具古色古香,风格独特,展台里摆出的三台茶桌一直都没有闲过,客商们一边喝茶一边欣赏石家庄特色的茶具——陶瓷茶杯、铁茶壶、瓷茶壶、陶瓷风炉、竹编茶桌等。这个展台的搭建方是河北智行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品牌总监王先生说,他们在石家庄有自己的窑口和完整的研发设计团队。这次展出的茶器主要有三个系列:燕赵雄风、赵州禅茶和博物馆藏。

  易水的茶台、石家庄的茶桌同样是河北特色的茶关联产业。石家庄的年年榆古典家具这次就摆出了各种各样的茶桌、茶椅,展品就有十几套,“我们的榆木家具就在石家庄生产,跟红木比起来,榆木茶桌的价格更亲民。”年年榆的董事长崔增军说,近几年榆木茶桌椅的生产量、销售额都在以60%-70%的速度增长,他们已经开了9家店仍然供不应求。

  台湾“老茶”专门晚上喝

  茶博会上的茶汇聚了中国六大茶类的各种名茶,包括黑茶、红茶、绿茶、白茶、花茶以及各种养生茶。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的茶品也不少,台湾的高山茶、乌龙茶、梨山茶都摆出茶台请客品尝,台湾的“姥姥不老茶”则摆出了“老茶”,宣称这种茶的功效是“开脾、暖胃、减脂、静心、好睡眠”,“一般的茶不适宜晚上喝,会影响睡眠,但我们的老茶是专门适合晚上喝的,有助于睡眠。”展位人员说。

  斯里兰卡、英国、韩国的知名茶叶也在茶博会上亮相,让消费者品一品异域茶香。轩澜文化的展位摆出了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一千零一夜花果茶,还有英国的伯爵红茶。轩澜文化的董事长杨民亲自为客人冲泡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品一品,与国内的红茶口感、香气有着明显区别,杨民介绍说,斯里兰卡的红茶海拔高,无污染,而且价格还便宜,所以他从去年引进后一直很受欢迎。

  4天茶博会市民可免费品尝

  本届茶文化博览会由省委宣传部协调指导,河北长城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文化产业协会、河北省茶叶流通协会、河北省佛教协会、河北省书法家协会、河北省美术家协会、河北省茶叶公司共同主办,从6月13日至16日,会期4天。

  茶博会会场在石家庄国际博览中心,分为茶叶专区、紫砂艺术专区、特色文化产品专区、书画作品专区和休闲鉴赏专区。茶叶专区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茶,健康养生茶尤为多样,每个展位都摆出茶台请市民免费品茶。茶艺表演也很好看,不仅有中国的茶艺表演,还有韩国的茶艺表演;紫砂艺术专区有紫砂名家现场制作紫砂壶;书画区有名家书画展,休闲鉴赏专区的茶桌、茶台古色古香,值得欣赏,还有榆木家具的特卖区,有需求的市民可以淘一淘。健康讲座主要是与茶相关的养生话题,感兴趣的市民亦可以到场免费听。

 

关键词:茶博会,茶文化,茶叶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王培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