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加速落子津冀
张北草原,常年风寒。今年,一座密布金属网格的四方建筑即将成为这里的新地标。这是北京中关村的赛博乐、国电通公司与河北省张北县政府合作建设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中心。不久后,这里就将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大数据中心,十余家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已经入驻。 过去两年,按照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天津重点发展高端制造、河北打造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北京坚持以“创新驱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自身及整个京津冀区域激发了越来越大的发展活力。京津冀,正成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北京目前共有约35万台服务器,随着数据存储量的增多以及服务器的更新换代,未来3年内的服务器需求将增加到约100万台。寸土寸金的北京,无法满足这些爆发性增长的高端制造需求。 拥有高端制造基础与潜力的天津,与拥有全国最密集科技研发资源的北京,在大数据产业链上寻到了契合点。 天津滨海新区,坐落着三万平方米的曙光计算机天津基地。春节刚过,这儿的生产车间就忙碌了起来。作为亚洲第一大高性能计算机厂商,曙光每天为全国乃至全球生产的服务器、大数据一体机、高性能计算机,绝大多数从天津基地制造、运出。 “我们的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也有大数据、云计算项目落地。我们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支持者,也是极大的受益者。”曙光计算机市场部工作人员张玉玲说。 不只是曙光、国电通、赛博乐……越来越多的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在京津冀三地合作中寻求新的机遇。去年12月12日,“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布局图”在中关村展示中心首次亮相。聚集了京津冀区域400多家大数据上下游企业,一条以“中关村数据研发服务—张家口、承德数据存储—天津数据装备制造”为主线的“京津冀大数据走廊”已初现雏形。 除了大数据、云计算,在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中关村在津冀落子的脚步都在加快。 2011年到2015年,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累计设立公司1037家,越往后速度越快。越来越多的北京科技企业,在科研、营销留在北京,科研成果多地辐射的同时,也在异地获得了成果转化、市场推广等更大的发展空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推进跨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输出北京科技创新服务的先进经验,成了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路上的又一抹亮色。 140公里,41分钟,风驰电掣的高铁列车将北京、保定两座城市连成一体。然而,比两地本就紧密的物理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关村与保定之间,一条载满创新资源和模式的传送带正在搭建。 去年4月,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这里成为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自此,河北保定也有了“中关村”。 “我们引入的,是会下金蛋的‘母鸡’,带来税收、人才、平台、资源,利在长远,利在未来。”保定市长马誉峰如是解释。 截至目前,北林科技园等9家大学科技园、清控科创等10余家创业孵化机构已在河北建设技术研发与创业服务平台。创客总部、YOU+国际青年社区、36氪等创业服务机构已落户津冀。 |
关键词:中关村,张北草原,创业服务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