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要提防:“无害”不能成为阅读“底线”
面对“吸血鬼”“盗墓笔记”在中小学生中的“泛滥”,不少家长表现出忧虑心理。这是为人父母者的正常反应,还是身为成人对未成年人的“过度解读”?本报推出的“玄异惊悚PK传统经典”系列报道吸引了众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有作家提出“玄异”若无病毒就无需大动干戈,还有教师提出孩子热衷玄异惊悚暴露出目前我们儿童文学作家的缺位。更有众多家长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个人观点。 家长先别“大惊小怪” 邢台市的王先生在发给本报的邮件中首先提到了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他说,他的孩子今年读初中二年级,一次,他无意中在孩子的书包中发现一本郭敬明的书,书的包装挺精致,但读了几页感觉一头雾水。问了问孩子,孩子说因为班里不少同学在看郭敬明的作品,他也向别人借了几本,“要不然和别人没有共同语言。” 王先生由此想起自己当年念初中的时候,女同学多喜欢读琼瑶小说,男同学喜欢的则是金庸武侠小说。当时老师虽然没收了一些,但同学之间还是悄悄传阅。因此,王先生认为,对于孩子的读书,不管是魔幻玄异、穿越盗墓也好,还是青春情感故事也罢,其实家长没必要过于大惊小怪,更不要横加指责,加以正确引导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一是家长主动给孩子购买一些有助于孩子成长的好书;二是家长也应多向孩子讲述一些好书中的故事,用故事来唤起孩子的阅读兴趣;三是经常和孩子一起探讨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让孩子自己学会从阅读中得到乐趣,学到知识,学会做人。至于孩子在文具或卧室里粘贴一些惊悚玄异的图像,完全可以一笑了之,谁青春年少时没有不为大人所接受的“奇特”爱好呢? 儿童阅读要提防“营养不良” 沧州市民王女士孩子上六年级。她说,孩子从小喜欢读书,已经养成了习惯。她愿意通过本报分享一位母亲的心得。 王女士首先提出,她非常反对只要对孩子“无害”就可以让孩子去读的观点。她认为,书籍如奶粉,不是说只有奶粉里有毒我们才不让孩子喝,就算奶粉里没毒,但如果没有营养,那最后孩子很可能因营养不良而成为“大头娃娃”,遭受到伤害。同理,我们不能以“无害”为标准来制定孩子阅读的“底线”。 在王女士看来,其实我们并不缺少能够给孩子提供营养的书籍,她最看重的,是孩子通过阅读是不是感受到了那种通过文字而散发出来的善良、勇气、担当,是不是感受到了对自由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在她看来,孩子读这些书不是为了写好某一篇作文,不是为了考试成绩,而是仅仅为了有一颗丰富敏感的心,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才是心灵的财富。这些书籍也许是一本诗集,也许是一本小说,也许是一篇童话,甚至,她认为对孩子们来说,许多洋溢着正面价值观念的动画大片同样值得一“读”,一首动听的曲子和一棵在春天里开花的树都值得孩子们去“读”。王女士认为,孩子读什么书决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家长平时根本不读书,没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阅读品位,单凭一时热情或“跟风”去引导孩子的阅读,效果不会很好。王女士还提到,现在孩子最喜欢读的书有“小木屋”系列、“哈利.波特”系列、林格伦作品、郑渊洁童话、《绿山墙的安妮》、“希腊三部曲”、谢尔·希尔弗斯坦作品集、徐鲁的作品以及“史努比”、“布尔和比利”等漫画……,此外,一些历史类、科普类、传记类的书籍也能给孩子带去阅读的快乐。(记者李家伟) |
关键词:阅读,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