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素史克“黑金”是一面镜子
马涤明(内蒙古通辽) 公安部通报显示,近年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方式,向政府部门个别官员、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这些用来打通关节的所谓“运营费”,在药价中占的比重有20%—30%,而这些费用都转嫁到了患者头上。(7月15日《羊城晚报》) 成本仅30元的药,最终卖到患者手里能达到300元,这种事于我们来说早就不是秘密了。国人现在更关注的问题并不是药品和器械价格中的“秘密”,而是如何像严打葛兰素史克一样,横扫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商业贿赂。葛兰素史克遭查不过是个案,而这一个案究竟会是一场风暴的开场,还是“就事论事”,现在还看不出来。 药品、医疗器械领域中的“黑金”问题是通行的潜规则,像严打葛兰素史克这样的动作只是局部“战役”。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医药领域贿赂从国家级医疗机构一直到乡镇卫生院,几乎不存在太多的净土,以至于拒绝并揭秘潜规则的“极个别”医生反倒成了另类而混不下去。 2011年11月,央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盒6支装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出厂价每支仅仅在6毛钱左右,而在北京隆福医院的零售价为12.65元,中间利润高达2000%以上。惊人的中间利润,很大成分其实就是“黑金”。不管是一些案例还是社会现实中的事实都告诉我们:“黑金”不仅存在于某些行业,相同的土壤环境与规则下,各个领域中的“黑金”情况可能会有太多的相同。 反腐败,药价可降几成,房价可降几成,就连小学生的辅导材料、字典都会降价,甚至一些贫困地区小学生的“3元营养餐”都可以吃得更好……腐败不可能都靠“葛兰素史克案”这样的反腐个案来解决,唯有让社会监督走上制约权力、监督非法利益的第一线,才可能从根本上铲除各种“黑金”土壤。 |
关键词:药品,暴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