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重于泰山 水文监测员日夜盯守关注水库水位
▲岗南水库内,记者与水文监测员一起勘测。 ▲水文监测员在旁讲解,记者查看日记雨量计。 看着水位平稳有降,水文监测员李桃山和田志亮不由松了一口气。今年主汛期以来,雨水比往年多,岗南水库水位也较往年偏高,水文监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李桃山和田志亮等人要日夜盯守,提供水位数据,以确保水库安全,维护下游千家万户的平安,这是水文监测员的使命所在。 早上7时30分许,李桃山和田志亮用冷水浇了把脸,来到水文站办公室,简单准备工作后,二人拿着本子来到院内的雨量和蒸发观测场。记者注意到,这个观测场长宽各12米左右,当中放置了各式各样的器材,有普通雨量计、日记雨量计、自动报汛仪和蒸发测量器等。 在日记雨量计前,李桃山边查看数据,边介绍着雨量计的用法。他解释说,在雨量计上面有个漏斗,是用来收集雨水的,收集到的雨水下行经过测量设备,降水量会反映在一张充满网格的卷纸上,通过查看卷纸上的墨线,可以查看一天各个时段的雨量。“由于16日和17日均未下雨,墨线为一条水平的直线。”李桃山说,将每天的雨量数据进行统计,可以分析出每年的降水规律,对于指导水库存水和放水有很大作用。 查看完雨量计后,李桃山来到蒸发测量器前,他拿着一个类似圆规的测量仪器放入圆形盛水容器内,经过实际测量和对比,仪器显示,从16日8时至17日8时,容器水位由52毫米降为47.5毫米,日蒸发量为4.5毫米。据介绍,记录蒸发量对调整水库的库容有指导意义。 在雨量和蒸发观测场登记完数据以后,李桃山和田志亮决定骑着摩托车去往岗南水库内勘测水位,记者与其一起前往。站在堤坝上向库内望去,坝前斜坡上竖立着一个个的水位标尺,刻度是以厘米为单位。“可不要小看这一厘米,水库水位增加一厘米,可能要增加上万吨水。”田志亮边说着话,边来到一个标号为PA11的水位标尺前,他仔细地将数据填写到表格内。 “坝前水位191.93米,水库水量为4.8154亿吨,入库流量为36.7立方米/秒,出库流量为58.4立方米/秒。”经过推算,李桃山计算出水库的水文情况。他告诉记者,岗南水库水位防洪高水位为192米至203米,超过192米则必须进行放水,而低于180米属于死水位。前几日降水对库区水位影响不是太大,入库流量最大时出现在7月11日,入库流量为70.8立方米/秒,而最近几日的流量大致为三四十立方米/秒,并不断递减中。 “遇到雨天,是我们最忙的时刻,尤其是主汛期内的雨天,水文监测员要24小时在岗,勘测与待命成了一天工作的全部。”田志亮说,1996年8月5日,岗南水库水位最高时曾达到203.13米,最大入库流量达到7010立方米/秒,那时,水文监测员则实行一小时一次勘测,并驻守在大坝上面。 “深夜2时还要去水库里查看水位情况,很辛苦吧?”记者问道。“说不辛苦是假的,但累也要认真完成监测工作,因为监测数据关系着整座水库的安全,维系着下游千家万户的平安,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监测数据来不得半分马虎。”李桃山说,出于安全考虑,晚上勘测水位时,一般由两人一起去,勘测完毕后,通常是一人睡觉一人值班待命,大家轮流睡觉。 查看完水位和测量水温后,李桃山和田志亮赶赴下一个监测点——泄洪洞。在泄洪洞外,除了测量出库水位和流量外,还要勘测水里泥沙情况等等。勘测,记录,再勘测,再记录……在这个默默无闻的岗位上,他们两个人已经坚持了23年。(记者张晓峰摄) 时间:7月17日7时至9时 地点:岗南水库 气温:35℃ 人物:水文监测员李桃山田志亮 一支铅笔,一张表格,水文监测员栉风沐雨忙碌在工作岗位上,水位、流量、泥沙、水质、冰情、降水等数据一一记录在本子上。 每到主汛期内,水文监测员的工作量成倍增加,每天至少4次进行勘测,在库区、在泄洪洞、在溢洪渠,都留下他们的足迹,有时连续两三个月,他们都不能回家,勘测和待命成了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全部。 他们勘测的数据维系着水库的安全,维系着下游千家万户的平安。他们的工作有些繁琐,但却是十分重要。
|
关键词:水文监测,水库,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