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第一猛将”的子孙后代400年后牵起两岸情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05 09:4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霸州市辛店村有一批王姓居民,他们却是刘姓的后代。最近他们才知道,他们的祖先———“晚明第一猛将”刘綎一直被台湾彰化县鹿港镇的黄氏家族供奉并尊为庇护神。7月30日,大陆霸州王姓和台湾彰化黄氏两个家族的代表聚首霸州,共叙“大刀刘綎”带给他们的400年渊源。

  避灾祸子孙改姓母姓

  刘綎是何许人也?如果不翻看明朝的史料,很多人无从知晓。王志广是刘綎在辛店村的后代,他一直在挖掘、整理先祖的材料。刘綎(公元1560年—1619年),本名龚綎,字子绶,号省吾,江西南昌人,明嘉靖年间大将军都督刘显之子,万历年间武状元。身为一员猛将,刘綎擅使一把120斤重镔铁大刀,人称“刘大刀”,后被誉为“晚明第一猛将”。作为将门之子,刘綎骁勇善战,率军四处征伐:1582年,缅甸进犯永昌、腾越,被刘击溃;1585年,平定罗雄土豪叛乱;1592年、1597年,两度入朝鲜抗倭,连连获胜;1618年,辽东后金势力渐大,刘綎北调对战努尔哈赤,萨尔浒之战被围,力战而死。

  王志广告诉记者,刘綎北调,至霸州大清河岸边,安置随军家属,即现在刘村、摆渡口村和纸房头村,称为“宝店儿刘”。由于刘綎生性粗犷,得罪了朝中权贵,战死沙场后,又被诬为谋反,险招灭门之灾;其长儿媳带着两个儿子躲到辛店村娘家,将孩子改为娘家王姓,被村里人称为“外王”,与原有王姓(称“里王”)为表亲,其兵丁、家仆后裔称为“家人王”。刘綎很快得到朝廷平反,但遗体未能找到,其子孙在大清河岸边建了一座衣冠冢,当地百姓称为“刘家坟”,后渐成村落,成为“刘村”。刘綎所使大刀被明军将士抢回,一直由辛店村“外王”家族保存。清朝之后,刘綎被追封“黑虎将军”,并赐龙头拐杖、将军印,其辛店村后裔定居的府邸被称为“黑虎将军府”,人们简称为“黑府”。

  鹿港黄氏家族世代供奉

  前不久,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时,王志广无意中发现台湾有座威灵庙,供奉着自己的先祖刘綎。他了解到,威灵庙建于清康熙年间,刘綎抗倭平缅、力战清军,被视为民族英雄,被奉为主祀神祇。威灵庙系黄氏家族所建,世代奉刘綎为庇护神。王志广与庙宇管理者取得联系,希望在研究资料上互通有无。

  很快,台湾人黄进发给王志广打来电话。黄进发的祖先是刘綎的部将,后随施琅收复台湾,所在家族即是威灵庙的建造、维护者。年近五旬的黄进发已迁居高雄,但对刘綎世代传承下来的敬仰丝毫不减,他们称刘为“大将爷”。近日,黄进发回到鹿港,为翻建的威灵庙捐赠,从管理庙宇的亲族处了解到王志广,他十分激动,世代供奉的神祇竟然还有后裔在,早就在内地投资兴业的他决定来河北霸州看看,与“大将爷”的后裔进行沟通、交流。

  后裔心中的刘綎已模糊

  在王志广与廊坊市台办人员陪同下,黄进发来到了霸州市辛店村。平常的村落已难寻“黑虎将军”的印迹。80岁的王铭恩在村里辈分极高,他指给大家,原先“黑府”的区域已经成一片民宅,“‘黑府’房子很多,小孩们进去玩容易绕迷糊了。”走不远就是祠堂,王志宏今年也是80岁,他的满月酒就是在祠堂里办的。祠堂从1966年开始拆的,到现在已经干干净净,大刀、匾额、将军印,都已无处可寻。王志宏回忆着当时的祠堂,几间屋子,多长、多宽,经过一番换算,老人告诉记者,“南北有45米,东西64米。”

  看见一群人指指画画,很多村民问刘綎是干什么的?他们印象中的祖先只是一个武将,具体到保疆卫国、抵御侵略的战功,包括台湾等地的供奉,他们一概不清楚。王志广的家庭注重家谱续写,他告诉记者,刘綎不仅在台湾受人供奉,在韩国也有奉祀书院。而在霸州后裔所在地,很多遗迹已经消亡,如果不加以挖掘、整理,现在的人会对刘綎会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陌生。 黄进发告诉记者,在台湾刘綎被尊为民族英雄,其影响并不比戚继光差。因为总在祭祀,他们知道刘綎的生辰是农历五月廿七日。霸州后裔不知道,这么多年来,黄家人陆续迁移到东南沿海各地,也会在相应庙宇供奉刘綎。说着,他掏出随身携带着印有刘綎神像的护身符给村民们看,比较与早年间祠堂里的画像有何异同。走在村子里,黄进发也一直留意着,想尽可能多地发现一些当年府祠的痕迹。(记者庞永力 文/图)

关键词:两岸情,晚明第一猛将,子孙后代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