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隆尧:只要跟着爸妈,流动工棚也是家
小候鸟:小楠,8岁,来自邢台市隆尧县。父母在同一工地打工,打工地不固定,住简易工棚。 放了暑假,小楠从老家来到了石家庄的一个工地,爸爸黝黑的脸上笑容就没断过。 在裕华路边的这个工地,工友大多来自邢台隆尧,大楼外墙体装修的工作已近尾声。“马上就要撤了。”下一个地方去哪,小楠的爸爸还不知道,“到哪里日子还不都是一样,住工棚,吃大锅饭,起早贪黑。”但是暑假,孩子的到来,让他的生活变得不一样。 小楠的妈妈也在同一个工地,负责给大家伙儿做饭。小楠来之前,妈妈和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住在一起,她们是工地上为数不多的两位女性,“孩子来了,老人给我们腾出了这个独立的帐篷,自己去其他地方凑合着睡了。” 帆布遮盖的工棚蚊子很多,儿子来了,砖头支撑的床板上,爸爸特意安了个蚊帐。如果不是有那台从旧货市场淘来的电扇,闷热的工棚里,小楠晚上也很难睡着。 简陋的住处,单调的日子,孩子感受不到期待中的城市生活,但他白天绕着妈妈跑来跑去,晚上依着爸爸胡聊海聊,他说“不想回家了”。 过年时,爸爸妈妈是候鸟,回家;暑假了,孩子是候鸟,进城。 进城是很多留守儿童的愿望,但由于经济或工地条件等因素,很多工友没法接孩子到身边过暑假,看着小楠幸福的一家,羡慕不自觉地流露,工棚里,小楠也变成了大家的孩子。 小楠爱吃馒头皮儿,吃饭时,爸爸的工友们都逗他,“我不爱吃(馒头)皮儿,你给揪了吧。”小楠乐呵呵跑过去,掀下来,塞进嘴里。 8月3日,爸爸所在的工地最后完工了,拆了工棚,搬往西二环的另一个工地,小楠也跟着搬了家。刚到城市一个月,就跟着父母漂泊,可小楠想留在城里的期待丝毫未减,他说,“就想跟着爸爸妈妈。”
|
关键词:工棚,工地,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