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也该寻觅手写之美
近期,曾经让不少学生头疼的汉字听写测试“火了”——《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电视节目,不仅将“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还让告别校园多年的成年人也甘当“陪考”,老老实实地学起了写字。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不会写字”!这再次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8月13日《西安日报》) 书法引领汉字进入艺术的领域,汉字不再仅仅作为表达的载体,更是一种审美的客体,横竖撇捺的讲究、笔画的粗细、气势和韵律,都形成了汉字独具的美感。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书法家的笔体,有的遒劲有力,如铁干虬枝;有的清新飘逸,如行云流水……千变万化,各具情态。然而,网络时代,笔是输入法,墨分RGB(红绿蓝色彩模式),纸有doc、txt,行、楷、草、隶、篆的转换,也不过鼠标一点。 写一手好字不但让人看了舒服,还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远离纸笔、亲近键盘,书写状态的变化,不但“超女”在做颁奖主持人时不认繁体的“国”,连清华大学校长也念错了字,教授把小篆说成是“小隶”。在数字化大大提高效率的今天,在科技进步带来文字记录方式变革的当下,人们似乎越来越缺少机会一笔一画地书写汉字。国学经典、汉字书法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民意中国网和北京益派市场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仅25.7%的人在生活中有较多手写机会,大多数人(74.2%)表示手写机会不多,其中23.6%的人手写机会很少,4.4%的人几乎已经不用手写了。调查表明,所谓“经常写字”者,也多为签个名、写几行字,或是填一些表格、单据。 国学大师饶宗颐说:“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肌理骨干,可以说是整个汉文化构成的因子。”汉字自诞生之日起就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和信息符号,更是传承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台湾作家张大春在《认得几个字》中写道:“虽然只是几个字,却含藏了丰富的文化,我们的世界都在里面。”数字时代,也该寻觅手写之美。如果有一天,汉字只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世界”已经失落?(田方) |
关键词:汉字,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