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图说河北

曹妃甸湿地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12 17:2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湿地中的木质瞭望塔远看有如稻草人。翟羽佳 摄

图为迁徙在湿地成群的天鹅。曹大庆 摄

  在全球八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有三条途经中国。其中北方最大滨海湿地——曹妃甸湿地,是澳大利亚至西伯利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和栖息场所。近日,记者走进这片位于渤海湾的湿地,探访动人的“人鸟情”。

  走进湿地,一望无垠的芦苇荡碧波涟漪,星罗棋布的鱼塘、蟹池映衬着休闲自在的飞鸟,高高的观鸟塔如稻田旁的稻草人。登上木质观鸟塔,观看夕阳西下的湿地,大片飞鸟穿梭其中,惹得从北京来旅游的闫先生连连摁下相机快门。

  “我小时鸟儿特别多,几乎天天都有大片鸟从屋顶飞过。那时,从部队退伍的父亲还经常用猎枪打野鸭子,不过他现在不会了。”47岁王丽军从小在芦苇荡长大,家里承包着百余亩芦苇,每年有约5000元人民币的收入。全家人拥挤地生活在两间约60平米的简易公房里,夏天扔在附近的生活垃圾会引来苍蝇,冬天生炉子取暖最担心老人煤气中毒。

  2009年春节前夕,为了更好保护湿地,王丽军和其他500多户居民全部从湿地搬出,把新家“安”在滨海一村一套100多平米的楼房。在这里,她用上了水冲厕所,冬天有暖气,不必生炉子取暖,也不必为老人煤气中毒担忧。

  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候鸟主要栖息地。曹妃甸湿地有野生动植物资源达1200余种,其中野生植物63科164属238种,鸟类17目52科307种,每年云集在此的鸟类有数十万只,被国际湿地组织称为“开发潜力巨大、不可多得的湿地保护区”。

  曹妃甸区第七农场滨海一村党支部书记孙岳民说,湿地芦苇荡中原有12个生产队(村),594户共1200多人,为了环境保护,2008年附近村民全部搬迁至现在居住的楼房,改善居住环境同时也有效保护了湿地。

  现在,在附近宾馆工作的王丽军会经常去湿地看看鸟。她喜欢湿地滩涂上数万只从澳大利亚飞过的鸻鹬集体飞翔形成壮观“鸟浪”的场景。她说,湿地是鸟儿迁徙重要路线,人们搬家后鸟儿就有更多栖息地,“人不打扰,鸟儿自然就多了”。

  在湿地参观厅,一组拍摄“黄苇鳽”鸟整个孵化过程的图片吸引了游客目光。拥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和民间观鸟爱鸟组织成员双重身份的作者曹大庆说,他们在追踪、拍摄鸟类过程中,渐渐喜欢上它们,不再吃鸟。

  据曹妃甸区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高丛平介绍,管理处每天会派人巡查、救护鸟类,2012年解救受灾鸟类超过千只。

  曹妃甸湿地旅游公司经理刘增银说,这里虫、鱼、虾、蟹、贝等资源丰富,为鸟类提供了丰富食物,是鸟类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停歇和觅食地。近年来,当地居民爱鸟、护鸟故事屡见不鲜,人们渐渐明白人与鸟、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在省城读完大学又返乡工作的“80后”青年孟繁杰的记忆中,他八九岁湿地鸟儿最多,到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湿地鸟类急剧减少才唤醒民众环保意识。2000年,当地政府一口气将污染环境的造纸厂全部关停,之后湿地居民又为鸟儿搬了家。望着一群刚刚飞过的鸟,已是政府职员的孟繁杰充满信心地说,儿时鸟儿满头飞的情景将会重现。

关键词:曹妃甸湿地,搬家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