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银行悄然转型 河北国有五大行资产近两万亿
“以前去一趟银行,加上路上至少一个小时,如果赶上排队人多,耽误小半天也是常事。现在好了,手机银行让我24小时把银行揣在口袋里。除了存取现金之外,平时我根本不用去银行了。”9月23日上午,在省会一家公司上班的苗雨辰,刚用手机银行给在外地的父母转账过去一千元国庆节“过节费”,高兴地向记者展示手机银行里的项目:账户管理、转账汇款、缴费站、基金业务、国债业务、预约取现……“平时老百姓能用到的银行服务,基本都全了。” 如果放在十年前,这样的银行服务老百姓根本不敢想。当时的银行,给老百姓留下的印象更多的可能是高高的柜台、程式化的服务和长长的排队人群。而在十年后的今天,小苗在手机上办理了两家银行的手机银行,都是国有大型银行的业务。十年来,我省大型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大型银行逐步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服务工具、服务方式、服务渠道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变革,满足了金融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与综合化的金融需求:服务工具从传统的存、贷、汇单一产品,扩展至资产负债类、代理类、衍生类、资产证券化等多个领域;服务方式从被动提供金融产品,转变为针对不同层次客户提供复合型、差异化产品;服务渠道从有形网点、人工操作、柜面服务,逐步向以电子化为载体的无形网点服务、自助服务延伸。 2003年,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拉开序幕。此后,经过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发行上市,大型银行改革发展成效显著。我省各大型银行在河北银监局的监管下,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系列统计数据勾勒出我省大型银行实力提升的轨迹: 经营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2年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家大型银行总资产达19950亿元,是2002年末的3.6倍,占银行业总资产的48.16%。 资产质量显著提升。近年来,大型银行深入推动综合化经营进程,构造多元化的业务体系,通过发展传统收益和风险特性不同的业务,使资产负债组合实现收益与风险的优化配置。五家大型银行从2003年亏损9.08亿元到2012年实现净利润298.01亿元。 在这些业绩背后,是十年来我省大型银行深化改革、苦练内功的艰苦努力。十年来,大型银行经营管理发生深刻变化,持续推进战略转型。特别是近年来,面对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型银行纷纷启动了客户结构、业务结构深度调整,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效率进一步提升。以2012年为例,我省大型银行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增加216.86亿元,增速24.07%,涉农贷款增加517.03亿元,增速24.44%,成功实现了“两个不低于”的目标。 十年来,燕赵百姓眼中的“老面孔”工、农、中、建、交这几家大型银行从未停下改革发展、创新转型的脚步。与此同时,银行业的新面孔———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河北市场开始崭露头角。2003年,我省股份制银行只有4家———中信、光大、华夏、民生。在“引银入冀”工程中,我省接连引进了浦发、兴业、招商、渤海等4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各股份制银行在发展中与我省国计民生深度结合,实现了业务规模、机构网点、利税贡献、吸纳就业多项倍增,成为支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生力军。 截至2012年末,我省股份制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798.44亿元,各项存款2683.25亿元,各项贷款1847.90亿元,分别比2003年末增长11.40、9.98、10.63倍。股份制银行总资产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从2003年末的3.32%上升到9.17%。 眼下,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已成为我省股份制银行发展的主旋律: 作为全国首家也是唯一的“赤道银行”,兴业银行在我省积极发展绿色信贷。从2009年5月开业至2012年末,兴业银行石家庄分行为河北省内96家大中小型企业,累计发放162笔185.67亿元节能减排贷款,余额达到36.4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河北省节能减排工作。 民生银行小微业务品牌特色日益鲜明。从2009年开始,民生银行就把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为小微企业,正式提出“做小微企业的银行”。2012年,该行新增小微企业贷款75亿元,增幅125%,占该行当年新增贷款的83%,小微贷款余额达到135.5亿元。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省股份制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纷纷酝酿新一轮发力,计划在社区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实现新突破。面对燕赵百姓对银行金融服务的更高期待,股份制银行这支新军,将与国有大型银行一起努力,致力于为广大企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更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
关键词:银行,资产,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