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民主生活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http://www.hebei.com.cn 2013-10-05 13:3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9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用了4个半天时间,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省河北,全程参加并指导省委常委班子的民主生活会。激励和鞭策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放下包袱,勇敢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让大家在尖锐的碰撞中,享受到强烈的心灵触动,人人都有收获。(9月28日人民网)

  实践反复证明,民主生活会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有利于加强监督、改进作风、修正错误、提高水平。它不仅是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锐利武器,更是党员干部校对错误、改进问题和提升自己的快速通道。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观得失。”唐太宗李世民先后接受了魏征200多次批评和规劝,他那“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风范不仅为他赢得了天下,还开创了盛世之典。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就是装糊涂。

  批评和监督不是“敌情”。是改进工作和提高思想的预警器,它对焦点事件、敏感问题的反映和关注,眼前或许会让一些地方一时难堪,但对于我们准确全面地体察民情,保持清醒头脑,大有裨益。对于某些组织或部门或个人对来自各方的批评或监督采取“避、封、捂、堵、压、瞒、默吓”八字诀,如此打压批评、漠视监督等行为,是可怕的。要善待批评,善待批评的人。只有解决问题和矛盾,才能消除隔阂、缩短距离。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现实中,一般人都习惯也只喜欢听好话、表扬和奉承,容不得半点的批评,甚至很反感他人监督。虽然都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总认为自己什么都正确和完美,对其决策或决定,不得有任何异议、批评和反驳,表面上看是缺乏宽容心,因虚荣心,没有肚量。特别是某些官员一身“霸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但可怕,更是可悲。过去常有人说“共产党的干部肚量真是大”,而今岂止是没有肚量,实际上,则是党性地沦落,责任的沦陷,担当的缺失。

  批评和监督并非添乱,更不是添堵。其实,它应是第一信息源、第一工作源、第一疏导源、第一给力源、第一形象源、第一进步源。作为政府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充分利用批评和监督形成的诸多“源”,把它们转化为执政为民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被指出来的错误,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和涉及“硬伤”,立即改正就行,莫搞“掩耳盗铃”的假象,最终害人害己。

  一句话,我们必须更新一个观念——批评和监督政府或官员是一种健康的倾向,是一种民主政治的生态良序。所以,还要尽可能地鼓动社会来批评和监督,多听批评的声音,少听赞美的词汇。一个政府和官员对批评和监督有多大的容忍限度,直接关系到民主和文明程度的高低。

  批评不是单纯地挑刺,是善意的提醒,是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助推,是和谐的思辨。倘若政府组织和官员一味地高高在上,即使基层有再多的问题、百姓有再多的苦恼、社会有再多的批评,都等于“零”,自然传递的也只是“负能量”。“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实现“中国梦”需要聚合更多的正能量。能容得下批评与监督才能获得源源不断地正能量。

  而今重塑民主生活会,赋予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表面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则互相补充正能量。期待民主生活会不只是在党员干部中进行,要深入企业、学校、社区和农村。

  文/熊传东

关键词:民主生活会,现实意义,监督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红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