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医疗制度的本质就是帮穷人
最近,媒体报道了两条非医者而“自医”的奇闻,除了一位农民因患“怪病”无钱就医,不得不在家“自我截肢”外,还有一位老人罹患癌症而医治无望,遂在家中“自我剖腹”,割掉疑似长有肿瘤的肠子,终因流血过多而身亡。 上述两起事件性质并不完全相同,前者明确指向“无钱医治”,而后者的“医治无望”,则可能与其病情、病程有更直接的关系。但无论如何,如此惨烈的事件,都必然地将公众的视线引向对现有医疗制度的不满,引向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再次反思。 同样被看病难、看病贵困扰的,其实还有美国。至今尚未结束的美国政府停摆,其直接原因,就是民主、共和两党为奥巴马的医改政策相互较劲且僵持不下所致。而奥巴马之所以不惜代价强推医改,无非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把近4000万没有医保的美国人纳入医保,使医保覆盖包括穷人在内的全体国民,二是尽量减少联邦政府的公共医疗开支,以走出难以为继的困局。 恰在此时,中国媒体报道了俄罗斯“继续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的消息,似乎在普京领导下,俄罗斯一步便走出了中、美两国都面临的困局。但也有专家指出,天下没有免费午餐,俄罗斯的所谓全民免费医疗,仍需雇主和雇员分别缴纳一定比例的医疗保险,与目前中国正在实行的全民医保体系没有本质区别。况且,“免费的总是最贵的”的经济学定律,在医疗制度中同样适用。免费医疗制度带来的资源错配、效率低下,必然使免费医疗体系在整体上处于最低效和昂贵的状态。 就整体而言,上述论证当然不错,但不能不看到,无论俄罗斯的全民免费医疗,还是奥巴马正在力推的医疗改革,实质都是以“贫富互助,政府兜底”的方式,以达到扶助穷人的目的。在这样的体系中,穷人享受的就是“免费午餐”,对他们而言,免费的不仅不是最贵的,反而是最便宜的。 事实上,富人总是有能力在医疗市场上购买到充分的医疗服务,因此,所有公共医疗体系,其本质都是帮助穷人。以此衡量,能有效帮助到穷人的,就是好的公共医疗体系,不能有效帮助的,则是设计不够合理的体系。至于因非市场化而造成的部分资源错配和低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为了帮助穷人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只能尽量降低却不能奢望彻底杜绝,除非根本放弃公共医疗体系的公共属性。 我国正在逐步落实、完善的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新农合制度,在“贫富互助,政府兜底”的原则,和帮助穷人获得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上,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公共医疗制度并无本质区别。但“自我截肢”之类的悲剧却提醒我们,在实现救助穷人这一根本目标上,目前的医疗制度设计和运行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足。如果一场大病便足以摧毁一个家庭,则悲剧的根源一定不是疾病,而是不够合理的公共医疗保障制度。中国进一步的公共医疗制度改革,就是要在这个方向上发力。 -特约评论员张天蔚 |
关键词:医疗制度,穷人,救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