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市企业纷纷注册落地 冀企何时分享自贸红利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前等待注册公司的人排起长队。庞超摄 手拿文件和资料、等待抢注公司的“淘金者”排起百米长队,操着各种方言寻找商机的投资客步履匆匆。这是记者11月6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看到的一幕。而这也成为挂牌仅有40余天的上海自贸区最为经典的景象之一。 无一例外,这些人都是冲着这片投资热土来的。 商机面前,近至江苏、浙江、安徽,远到广东、吉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企业和投资者纷纷寻机而动。河北企业该如何借上海自贸区之力,发展和壮大自己,更好地分享自贸区“溢出”红利? 凌晨四五点排队,就为“抢注”公司 11月6日8时30分,记者在位于基隆路和杨高北路交口附近的上海自贸区管委会综合服务大厅门前看到,两侧玻璃门前各排起了近百米的长队,这些投资者手拿资料、文件,期待着在自贸区尽快注册到实现自己发财梦的公司。 “凌晨四五点,就有人开始在门前站队了,到七八点所有注册等候号就已全部发完。”综合服务大厅门前的一位保安告诉记者。9时整,综合服务大厅的大门刚刚开启,疯狂的抢注者就一拥而入,工作人员迅速贴出“企业核名号今已发完、资料报送号今已发完”的提示标牌。记者随着人流来到综合服务大厅,五六百平方米的大厅里人头攒动、拥挤异常,所有注册窗口前齐刷刷地排起长队,不少人脸上露出焦急的表情。 “自贸区内资投资企业设立实施‘一口受理’制度,仅有工商、税务、质监等几个部门,最快4天就能拿到包括营业执照、机构代码、税务登记等在内的各类证照。”综合服务大厅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办这些证照在自贸区外,至少得一个月。 从山东赶来的王先生准备在自贸区内开办一家贸易公司。“在这里注册公司简直太难了,我等了三四天,到现在手续还没走完。”王先生对记者说,“但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目前自贸区还处在起步阶段,这是为企业打基础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就得先注册占坑,等着以后出台更多利好政策,我们就能直接享受了。” 江苏、浙江、广东注册居多,河北很少 由于抢注公司的人太多,上海自贸区管委会附近催生出一项注册中介代理服务,即为抢注公司的人提供注册代办并收取一定费用。记者在上海自贸区管委会附近的汤臣国际大厦415办公室发现了日盛企业登记代理有限公司提供的一张自贸区注册企业费用清单,公司注册地址费用2万元/年,组织机构代码费用120元、刻章一套费用180元。查名、工商登记、代码、税务办理证照费用2000元。 “来注册的人这么多,河北人有多少?”记者问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我们目前代理的20多家企业中,来自江苏、浙江、广东、河南、山东的企业居多,来自河北的也有一两家,但确实不多。”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在综合服务大厅中,记者对前来注册的30多个人进行了询问,终于找到了一个从河北清河县赶来这里注册企业的人。“我们现在正积极酝酿在自贸区成立一家贸易公司,但从目前出台的政策看,并没有发现更多针对羊绒行业的利好消息。”这家企业的负责人邱先生说,他的公司主要经营围巾生意,年出口量达到100多万条。 “目前自贸区政策仅仅对区内生产企业管用,我们可以通过在自贸区设立加工基地,享受到自贸区优惠政策。”邱先生说,但还想再等等,看到更好的优惠政策出台,“如果企业进入自贸区更划算,我们肯定进来。”与邱先生的看法类似,11月12日,记者致电我省8家企业发现,只有2家公司透露了愿意在上海自贸区注册企业的意愿。其他6家企业表示想更多地了解上海自贸区相关政策措施,处于观望状态,尚没有到自贸区注册公司的想法。 河北应抓住机遇、主动对接、错位发展 “目前自贸区注册企业,取消了最低注册资金限制,改成认缴制,设立时无需资本到位,取消企业每年年检制度,货物在海外及贸易区之间进出、储存自由,免征关税,海关免检。”11月6日,记者在上海自贸区的一张政策清单上看到。 而这仅仅是上海自贸区目前的“溢出”红利中很小的一部分。从长远看,上海自贸区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也是国家关注的重点,未来必将有更多期许的政策出台。据上海自贸区的统计数据显示,自贸区设立一个多月来,共吸引280家企业入驻。“享受到自贸区内利好政策的,首先是自贸区内企业,针对河北企业而言,要想享受到上海自贸区‘溢出’红利,应该在自贸区内设立自己的企业。”相关专家表示,我省企业要立足自身实际,全面了解和研究自贸区的投资政策和规定,主动对接、错位发展。 上海自贸区将吸引众多离岸金融、国际航运、电信、软件外包等国内外服务企业集聚,从而必将产生出大量的数据分析等外包需求,这将进一步推动河北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我们应当尽早谋划对接上海产业转移,定点招商,争取上海自贸区溢出的制造业项目和服务外包项目到我省落地生根。”河北省经济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处一位人士说。 “我省相关部门应针对河北产业实际和自身经济优势,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应对之策,让更多河北企业了解自贸区政策,找准切合点,让上海自贸区的外溢红利更多地惠及河北企业。”相关专家认为,我省应尽早在上海自贸区设立窗口,力争使上海自贸区成为河北对外开放新平台。 相关 自贸区探路职能转变 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意义大于经济驱动意义。把改革开放放在第一位,把制度创新放在第一位。国务院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的上海自贸区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又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列在了第一位。 方案要求,上海自贸区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 上海自贸区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建立行业信息跟踪、监管和归集的综合性评估机制。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体现投资者参与、符合国际规则的信息公开机制。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实现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自由转移其投资收益。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援助等解决机制。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后,实行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即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这也是上海自贸区最具亮点的一项投资管理措施。 所谓负面清单(Negative List),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主要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其中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限制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而之前,我国在外商投资领域实施的都是正面清单模式。由“正”转“负”,体现了截然不同的投资管理理念,按照“非禁止即开放”原则,清单之外的行业及项目全都开放,其他没有列入清单的都允许投资,这是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体现,具有开创意义。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有70多个国家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9月30日公布的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包括了国民经济所有18个经济行业门类,涉及89个大类、419个中类和1069个小类,编制特别管理措施共190项。这意味着约有17.8%的小类有特别管理措施,其他82.2%是全部开放的。整理/庞超
|
关键词:抢注公司,自由贸易,投资,冀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