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环保局该如何在APP大战中获胜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15 10:5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现在许多人都在手机上安装了空气质量指数软件,随时了解空气污染情况,提醒自己和家人采取保护措施。最近,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上许多手机软件实时发布的PM2.5指数,因计算方法问题,并不准确。他还建议市民在环保局网站下载专业软件,掌握权威的空气质量数据。(《北京青年报》11月14日)

  环保部门通过大众传媒,普及知识、澄清误解、提供建议,这是公众一直以来的需要和期待,也是环保部门重视公益、服务社会的可喜变化。不过,认为市场上的环保数据肯定不如官方数据准确,这个判断似有武断之嫌;而类此政府机构,怎样以科学和开放的态度去树立“权威”,则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官方”和“民间”的空气质量指数差别在哪?从提供者而言,手机软件多由程序员而非环境专家开发,通过抓取官方数据按公式推算,确实可能存在不够专业等问题。从使用角度看,多数时候,环保部门发布的污染指数低一些,指示空气质量好一点;第三方指数高一些,指示污染更严重一点。当然也有相当多的软件,对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提供多方数据,既有非政府机构的测算,也有当地环保部门公布的数字,人们可以对比参考。

  由此可见,在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这个“市场”上,确实存在多方供应、相互竞争的情形。环保部门担心如此重要的公共数据出现随意发布、误导生活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环保部门可以说是最有资源优势的空气质量检测机构,也是最有自然权威的数据发布者,为何在这一市场上却遭遇挑战?大家为何没有把环保部门的数据和软件,作为指导生活的首选?这一方面与过去环保部门缺乏公共服务意识,提供的数据产品时效差、渠道窄、界面不友好等原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它长久以来服务权力的意识太浓,目标错位而造成“权威流失”,有一定关系。

  老百姓并不是从天天雾霾以后,才开始关心环境的。每个人每时每刻要呼吸,天天年年要喝水,即使不知道、不明白PM2.5这些概念,也对空气质量、饮水质量等环保问题,有个基本的常识判断。再权威的数据,如果与大多数人的基本常识相悖,也很难被公众认可。比如有的城市,测空气污染专把检测点设在绿化好、面积大的公园里,甚至设在远离市区的风景区,拿出来的PM2.5值怎能让人信服?

  科学本来就很复杂,数据打架的原因也很复杂。有计算方法不科学的问题,也有其他很多方面的问题,甚至可能有以科学伺候政绩,导致数据扭曲的问题。这样的情况,我们不是没有遇见过。

  鉴于当下严峻的环境态势,公众一直期望环保部门能够彻底摆脱过去依附于地方政府政绩标尺的窘况,真正成为捍卫人民健康和环境利益的坚强力量。大数据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数据无所不在的开放与分享。一个人,如果舍得自己花钱买套检测设备,那么他在微博上就可以建立自己的“空气质量指数”。这样的指数对指导民众生活也许没有意义,但这样的指数仍然可以成为监督环保数据的参照。信息的开放,看起来容易造成躁动和怀疑,实际上却是逼迫整个信息市场变得透明和高效的前提。

  但愿环保部门放下戒心,以严谨的科学姿态迎战在手机软件平台上如黑马一般窜出的各路指数软件,真正取得公众信任,成为在数据服务竞争中屹立不倒的权威。(评论员刘采萍)

关键词:空气质量,PM2.5指数,北京市环保局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