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大学语文变为选修不是倒退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15 15:2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京报》发表文章指出,别把一门学科的改革上升到“文化沦丧”高度,让语文真实而自然地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与生活之间,她才会保持魅力,不会老化。

  中国人民大学把大学汉语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刺激到了一些人的神经,觉得英语都还是必修课,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怎么就成了选修课?说难听点,这不是数典忘宗吗?从必修到选修,大学语文教育退步了?

  我们对于语文的敏感,是骨子里带的。每年的高考作文,是全民话题;高考分值提高到180分,家长乐不可支,潜意识里觉得语文比英语好考多了。语文所承载的思想与文化,从小学到初高中再到大学,别的没怎么显现出来,功利心倒是看到不少。

  按照人民大学的回应,人大将单一的汉语教学,分解成了五大课程群,包括通识教育大讲堂、原著原典选读、公共艺术教育,包括文学、国学在内的全校课程开放,以及技能强化类课程,如阅读与写作技能的强化。学校要求,在这五类课程所开设的门数中,学生可以任意选修,但要求每个门类都必须选择。例如,原有的大学语文归入“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成为该课程群37门课程中的一门,学生可以不选择“大学语文”,但必须选择其他的通识课程,修满4学分。这哪里是怠慢语文教学,明明是扩大了语文教学的范围,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母语的热爱。

  汉语博大精深,一个人穷尽一生精力,也未必能把整个领域吃透。几年大学,能了解汉语魅力,能把为我所用的部分掌握好,就已经足够。人大把汉语课程分门别类,表面看是把对大一统的单一课程进行“肢解”,实际上为学生深造汉语,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余地。

  现代社会分工细化,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居高不下,全能型人才已经无法发挥特别耀眼的作用了。大学为培养专业人才而对课程进行修改,早已是院校转变教学理念的通常做法。几年前,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学校,就将大学语文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也没听见强烈反对的声音,这次人大的动作激起反响,还是和人大属国字头院校有一定关系,激起了社会意识形态中固化、保守观念的波澜。

  退一万步说,就算成为选修课后,有的学生一门课程也不学又有多大关系?“语数英全面发展”的口号不应该继续再喊下去,培养“全才”的说法更是值得商榷,别把一门学科的改革上升到“文化沦丧”高度,让语文真实而自然地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与生活之间,她才会保持魅力,不会老化。 -韩浩月

关键词:大学语文,选修,中国人民大学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青年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