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下“应试神题”的“创新画皮”
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是被谁的什么法宝打中了天灵?孙悟空与如来佛祖打赌,是在佛祖的哪根手指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猪八戒的官名叫什么?……2日,福州的张女士向记者晒出儿子在学校的两份单元考试卷,其中的“麻辣试题”不仅令读初一的儿子叫难,就连她也深感“鸭梨山大”。 表面上,此类“神题”具有形式上的创新型和内容上的趣味性,有别于应试考题,但说到底,考的还是应试教育那一套——死记硬背。其实,不是知道了猪八戒的官名、孙悟空在如来哪根手指上写字,就算读懂了《西游记》;真正读懂一本书,也不需要把每个易被人忽视的细节都背熟,在这点上,会读书的古人早有论述,如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诸葛亮读书每“观其大略”,显然,会读书的肯定不会纠缠于细枝末节,而是会着眼于把握名著的整体精神,以此观照现实。因此,出偏题、怪题并不是本事。 真正的素质教育、创新试题,不是为了形式特别而剑走偏锋,不是为了考倒学生而刁钻古怪,而是真正在思路上去发掘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对出题者而言,真正的问题在于,出题前有没有对出题目的、效果有所思考。如果只在形式创新路上狂奔,却不能在精神内核上去考量,那只会造成“神题”哗众取宠的效果。是时候揭下“应试神题”的“创新画皮”了。 -段思平(自由撰稿人) |
关键词:应试神题,麻辣试题,考试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