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石家庄>>石家庄

石家庄“燕赵讲坛”9年来举办2000余场公益讲座

http://www.hebei.com.cn 2013-12-13 10:4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省会石家庄,有这样一座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大讲堂。自2004年5月创办至今,它始终坚持“企业埋单、政府倡导、社会受益”的原则,以市民“点菜”、专家“下厨”的形式,使得先进文化的清泉流淌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浸润着无数人的心田。

  9年坚守,2000余场讲座,100余万名听众,共同铸造了这个河北乃至全国知名的公益文化品牌——“燕赵讲坛”。

  服务大众,让精神家园富足起来

  2013年12月7日,星期六。尽管天气寒冷,又有大雾,但家住省会汇通路铁路宿舍的王恒文还是一大早就出发了。他带上笔记本和照相机,坐上了通往河北艺术中心的公共汽车。在那里,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和市社科联主办的“燕赵讲坛”即将开讲。老王告诉记者,每周六到河北艺术中心听讲座,早已成为他生活中雷打不动的事儿。

  其实不只是王恒文,在众多石家庄百姓生活中,“燕赵讲坛”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

  “讲坛从创办之初就是面向人民群众的。”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惠周介绍说,2004年5月29日,为更好地传播先进文化,为大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由“法官妈妈”尚秀云担任主讲的第一期“燕赵讲坛”在石家庄登台亮相。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主办方经反复研究,决定讲坛固定时间(每周六9时至11时)、固定场所(河北艺术中心音乐厅)、专家主讲、免费听讲。

  当然,讲坛主动权在主办方,决定权却在听众。王惠周说,他永远忘不了2005年冬天的那个周六,恰逢大雪,天寒地冻,但河北艺术中心外的自行车却存放了足有上百辆。再加上坐公交车的、步行的,9时还未到,能容纳近千人的河北艺术中心音乐厅就已坐得满满当当。“群众的热情,更坚定了我们把讲坛办好、办长远的信心。”王惠周说,为了更贴近大众需求,他们还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了热线电话,虚心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从群众所关注的、想了解的、有益于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的方面入手,选择讲课题目,确定讲课内容。

  这张惠民的文化牌一经打出,便在省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仅讲座门票一时间成了“紧俏货”,还有相当一部分听众成了“铁杆粉丝”。

  今年71岁的王恒文自不必说,自从2005年接触到“燕赵讲坛”,老爷子几乎周周准时出现在河北艺术中心音乐厅,不仅听,他还记。8年间,光笔记他就记了十几本,内容涉及健康、教育、科技、法律、文学等方方面面。王恒文说,他每次都特意早些到场,每次都坐在第一排,“这样听得清,看得真,照相也方便些。”说起讲坛,老爷子乐得合不拢嘴:“刚退休那会儿干什么都没劲,一身病。现在你看我,笑容多了,心也宽了,还经常用学到的东西开导年轻人呢!”

  在鹿泉市环保局工作的张辰国也是坐在第一排的熟面孔。老张听讲座的年头更长,从2004年尚秀云的开坛讲座开始,9年来,河北艺术中心主会场的482场讲座,他最起码听过80%。不仅自己听,他还根据讲座内容带动身边的同事、亲友一块来听。比如励志类讲座,就带年轻人来;健康养生类讲座,就和老同志们来。“讲座内容包罗万象、通俗易懂,不同年龄、职业、阅历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千家聆听千家乐,万户拨亮万盏灯。“燕赵讲坛”在先进文化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不仅使更多人享受到了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也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许多听众带着问题走进会场,带着收获走出讲堂。有人化解了家庭矛盾,有的促进了邻里同事间和睦相处,更多的听众则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正如省会市民李爱敏写给主办方的长信中所说:“现在人们装钱的袋子鼓起来了,但装文化的袋子还瘪得很。‘燕赵讲坛’就像及时雨,让大家饱饮文化的甘霖,精神家园愈来愈富足……”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燕赵讲坛,公益讲座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