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贴副手写春联年味更浓
■写春联、送祝福,现场好热闹。 ■不少小朋友也来感受书法文化。 18日上午,来自河北省书法文化研究会、河北书画艺术研究院的23名书法家,分别在河北古韵文化广场、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现场书写春联900多副、“福”数百幅,并当场送给了闻讯赶来的市民,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与称赞。 □文/图社区记者卞静杜慧 实习生邢亚兰黄海英 现场 省书画艺术研究院: 领春联的市民排起了队 书法家写字累得直甩手腕 活动定在18日上午9点,有五六位热心老先生,拿着本报关于活动的启事早早就来了。一位古稀老人说:“这个活动好,一方面快过年了能拿到喜气洋洋的春联,另一方面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还能有幸见到书法家。” 9点,活动准时开始。在敞亮的大厅,一条写有“燕赵晚报携手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赠春联活动”的红条幅高高悬挂。13位书法家也已入场。 只见他们伏案挥笔,认真劲儿十足。索要春联的市民越聚越多,大家排队等待喜爱的书法家为自己写上一副春联。面对大家的热情,书法家没有放下过手中的毛笔,也顾不得喝一口水,写累了,就趁着换宣纸的工夫甩甩手腕。 一位市民向书法家冯秀章索要一副寓意吉祥健康的春联。冯老师精挑细选,选中“马跃康庄道,人迎幸福春”。市民按住宣纸一头,冯老师挥毫泼墨,两个人配合默契。对联写好了一副,可纸张下还有一些余量,冯秀章哈哈一笑,豪爽地说:“不用裁,我来各添俩字。”随后,只见他在上联后面添上“奋进”,下联添上“吉祥”,五字联摇身一变成了七字联,另有一番味道。 在华药工作的白云飞今年30岁,他说,自己很喜爱书法,平时也很关注书法作品和书法家。只见他从拎包里掏出在家裁好的印着金色图案的红宣纸,请书法家刘一农为自己写春联。“我想在家大门口贴一副,所以要宽点的红纸,就自己备上了。”刘一农一边写一边鼓励白云飞说,年轻人既然喜欢书法,就要平时多练。 活动现场,不少市民有备而来,带着准备好的宣纸,不仅请书法家们写春联,还请他们题字。喜爱奇石的郝恒瑞就请颜默老师写下“淡交为赏石,清新亦养神”的句子,准备挂在书房。 市民们流连忘返,活动整整延续了近40分钟才结束。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院长赵岩峰说:“书法不只是艺术,还是一种传统文化,我们希望能多参加这种公益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书法,爱上书法。” 河北古韵文化广场: 5张大方桌上10人挥毫泼墨 市民索要春联有求必应 18日上午9时,设在另一个会场——古韵文化馆内的“给市民送春联”活动也准时开始。一个写有“燕赵晚报与河北省书法文化研究会、河北古韵文化广场书法家向全市人民赠春联,向全市人民拜年!”的红条幅透着一股年味儿。 文化馆内5张大方桌一字排开,桌上摆好了纸墨笔砚,10名书法家正现场挥毫泼墨,对每位前来求春联的市民有求必应。 “孙老师,马年一过,我家就会添个孙子或孙女,您能写一副寓意添丁的春联吗?”在书法家孙英源的桌前,从君苑小区赶到现场的市民赵长伦说。孙老师沉思片刻,提笔在红色的宣纸上写下:“一冬无雪天藏玉,三春有雨地生金。”横批——“合家欢乐”。 “真好,写到我心坎上了。”拿着写好的春联,赵长伦左看看右瞧瞧,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欢。在他“晾春联”的间隙,发现每位书法家桌前都挤满了市民,于是不由暗自庆幸,多亏自己来得早。 现场的市民中,不少人都是看了本报的报道而来。“过新年,贴副手写的春联,才更有过年的氛围。”市民段建东就是冲着书法家孟宪昌的草书而来的。“孟老的草书写得好,你瞧,这个皆字,就是草书的字体,一般人看不出来。”段建东看着这幅“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十分喜欢。 书法家赵国友、刁树刚、俞定海的桌前,不少市民排队索要春联。一上午,10位书法家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书法是门艺术,我们不能仅为参展、评奖而创作,更应该为百姓服务。”赵国友笑着说。 本次活动河北古韵文化广场准备了300张红色宣纸,不到1个多小时,就被市民“抢拿一空”。有些市民干脆下楼去买,来自东良厢的魏秀兰求到了春联还不“罢休”,买好了宣纸,还向书法家求字——“俏梅寒阳”,准备装裱挂在家中。 在活动现场,河北古韵文化广场经理崔万银说,写春联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他们自开业至今年年都举办新年写春联活动,“这次与晚报合作,为市民送春联,写福字,就是想让大家红红火火过大年!” 花絮 “书法发烧友”赶来拜访大师 今年48岁的冯文革在晚报看到本次书法名家送春联活动的消息后,起了个大早,专门开车从栾城赶来。冯文革是栾城中学的一位老师,也是一位“书法发烧友”,自大学起,他就很喜欢写书法,如今他是栾城三苏画院的艺术顾问。他说,以前自己特别关注各种书法展,只要一有展览,就会出现在现场,但是最多只能接触到一两名书法名家。“今天在现场与这么多老师面对面交流,真是太难得了,我一定要抓住机会多跟他们请教。”冯文革激动地说。在现场,他还找来一张宣纸,向书法家索要了一幅写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草书。 老母大寿当日求“寿”字 “老师,能给我们写两个寿字,两个福字吗?”18日的活动现场,在书法家刁树刚的桌前,好不容易轮到了排队等候的张先生。他告诉记者,18日是母亲85岁的大寿,他想让书法家“写寿字送老母,祝母亲寿比南山,写福字送家人,祝家人幸福安康”。 在他身边,是他的女儿和外孙。他们祖孙三代一起过来参加“给市民送春联”活动。“我8岁的外孙森森学书法一年多了,我带他过来就是想让他感受一下书法家写书法的魅力,顺便向各位老师学习学习。” 带10岁儿子来感受年味儿 家住卓达小区的马女士特意带着10岁的儿子来索要春联,她说,如今的孩子们生活条件好了,小小年纪就开始使用电脑,写毛笔字的意识淡了许多。“这次带他来,一是让他了解中国书法的魅力,二是希望带他感受一下过年写春联的气氛。”马女士说,写的春联贴上才更有意义。 果不其然,马女士的儿子一来到现场,见到那么多书法家潇洒地活动手中毛笔,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兴奋极了,东看看西看看,穿梭在人群中,还拿着妈妈的手机一个劲儿地拍照。当书法家为自己写好一副春联后,他如获至宝,拿到一旁放在地上,仔细的吹着还湿润的墨迹。 写春联勾起对老父亲的回忆 从省医院附近倒车赶来的孙彩云夫妇在活动现场向书法家求了三副春联, “一副挂在我家,一副挂在儿子家,还有一副是帮邻居要的。”看着这些春联,孙彩云神情显得有些激动。她说,她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的老父亲,“我过世的父亲写得一首好毛笔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逢年前,一条街的邻居都来我家让我爸给写春联。”在孙彩云儿时的记忆里,只有写春联,贴春联,才有过年的味道。因此每年过年前,她都会找人手写春联,她认为,印刷的春联少了年味和亲切感。 临走时,她还向记者说了句:“谢谢,这个活动办得挺好的!” |
关键词:石家庄,春联,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