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缠斗":为何烧 烧着谁 烧多久
一度趋于平息的打车软件竞争近日再起战火,2月17日,嘀嘀打车恢复此前的10元奖励,快的打车则以每单立减11元“应战”,并称“奖励永远比同行多1块钱”。18日,嘀嘀打车再次加码,启用最低12元最高20元的随机补贴,快的打车随即遵守承诺,宣布将补贴增至13元。这场来势汹汹的价格战引发关注,甚至有网友戏称“根本停不下来”。两家打车软件火拼的背后,一场博弈正如火如荼地上演。这场纷乱的战争会持续多久?对消费者和出租车市场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醉翁之意实为移动支付 对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价格战进行追溯后不难发现,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在分别接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后,开始了无休止的“拼爹”烧钱战。而这一轮火拼的看点,不再局限于两个打车软件你来我往的价格战和“口水战”,其背后大佬——腾讯微信和淘宝支付宝走到台前的正面交锋似乎更意味深长。 在这次的价格战中,嘀嘀打车表示,每周用嘀嘀打车微信支付车费10次以上的用户,将获赠微信游戏“全民飞机大战”中的高端战机一架。而快的打车和支付宝宣布,付款累计满5次,可获赠淘宝天猫的退货保障卡一张。 此次腾讯和阿里的现身将两位大佬的野心暴露无遗,也充分表明打车软件竞价背后是一场移动支付的博弈。“腾讯和阿里导演的这场‘代理人战争’,其实竞争的不再是打车市场,不再是为了未来在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之间进行交易抽水的这种盈利模式,不再是为了提高出租车的运营效率,而是着眼于互联网金融这盘大棋。”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位大佬烧钱的目的在于用手机打通线上线下的通道,将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互联网化,将服务货币交易支付进行移动网络化。“烧钱不仅在为初期迅速积累用户、培育习惯、占领市场,也在为阿里巴巴上市定价提供题材,为股价近600港元的腾讯股东继续提供想象空间。”田利辉说。 烧钱游戏还能持续多久 “从嘀嘀打车开始给10块钱补贴后,我常用它叫车,不仅来车很快,也很省钱。不过前一段时间补贴降到5块钱之后,我就很少用嘀嘀,开始用快的了。”记者身边一位经常使用打车软件的朋友笑说,“现在补贴又差不多了,这俩软件我就随机选着用。” 和记者的这位朋友抱有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用户被打车奖励金额牵着走,也是这场“拼爹”游戏尚未停歇的原因。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峰认为,腾讯和阿里在意识到手机支付潜在的巨大商机后,也意识到一旦一家起来了,另一家就很难占据优势,所以在出租车支付的这一市场上形成了“缠斗”。 而目前这场“缠斗”已陷入经济学所说的“囚徒困境”:单独放弃“烧钱”的一方,市场份额会迅速缩减;持续“烧钱”的一方一旦形成垄断地位后,可以迅速扭亏为盈。然而,一旦双方达成协议,形成“合谋”,这场博弈就能马上以合作收场,双方一起放弃或减少烧钱。那这场大战还能持续多久?田利辉也基于“囚徒困境”给了记者一个答案,“这场烧钱竞争实际上取决于马云和马化腾二马何时把酒言欢,这得看大佬的个人情绪,不好预测。倘若非要我做个猜测,我觉得在阿里上市前停止烧钱的可能性不大。” 普通消费者利益可能受损 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大软件的竞争如今已到了白热化阶段,部分消费者和出租车司机成为这场竞争的直接受益者。“打车软件相当划算,之前快的打车每单补贴10块钱,我每天上班打车只花几块钱就行了。昨天,快的打车的补贴上调到了13块钱,我要花的钱就更少了。”经常使用打车软件的徐女士满怀欣喜地告诉记者。而出租车司机如果使用打车软件接单,每次成交后也能得到奖励。 当一部分人在这场打车补贴的盛宴里尽情狂欢时,也有一些人为之黯然伤神。一些出租车司机为赚到额外的钱,会选择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而在街头直接拦车的市民,常常无法拦到出租车,甚至会因为没有打车软件被拒载,不常使用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中老年人成为最吃亏的群体。 “竞争是件好事,打车软件的竞争创造了使用该软件的消费群体福利,但会对打车市场产生复杂的影响。”田利辉认为,在一个出租车服务供不应求的市场上,软件打车本身就是一个零和游戏。打车软件实际上提供了部分人的私人订制,出租车司机可以挑肥拣瘦。“在雨雪等特殊情况下,打车不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随意使用的生活方式。信息鸿沟和网上货币会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公平。另外司机在使用打车软件的同时,也会产生交通安全隐患。”田利辉告诉记者。 出租车市场如何才能成为全民的狂欢?对此,田利辉认为,出租车市场应有的竞争不仅是打车软件的竞争,还应该有出租车市场的扩容。“应该考虑如何放开管制,充分竞争,加强监督,在通过相关软件形成信息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允许私家车载客或拼车。这样,才能真正创造社会福利,而不只是巨头的狂欢。”田利辉说。(本报记者陈晨本报通讯员张典) |
关键词:大臣软件,烧钱,利益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