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

[热点聚焦]关注医疗改革与医患关系

http://www.hebei.com.cn 2014-03-26 11:18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刘建国:目前,之所以医患矛盾这么突出,除了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外,医患沟通不畅也是导致医患纠纷加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根据有关统计,我们发生的医疗纠纷当中有三分之二以上存在医患沟通方面的问题。存在医患沟通方面的问题原因是很多的,一个是医务人员工作负荷过重,没有时间和病人过多的交流,另外,病人普遍的缺乏医疗卫生的基本常识,就医期望值过高,再一个也确实客观存在有些医务人员还存在着重疾病轻病人,重技术轻沟通的陈旧的观念,总认为给病人治好病是主体任务,和病人交流是看病以外的负担,这种观念导致他没有从心理上真正的认识到和患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是他的责任和义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医患之间对医学信息掌握的不对称,也增加了患者对医生的误解和猜忌,所以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的冲突。

  我想从医生的角度一定要转变观念,要重视医患沟通在医疗工作过程当中的作用;从患者角度讲,要敢于问问题,不要说到了医院,医生了专业的,医生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尤其是需要我们签字的很多内容,我们一定要问清楚,问明白了再签字。第三,是从媒体方面,一定要正确的引导。

  周伟文:我同意刘主任说的沟通的问题,另外还有朱主任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们对病人的家属或者病人知情权的漠视,因为我们不仅仅面对的是一个病人,而且是面对着他的一个家庭,甚至是庞大的亲友团,当一个人出现病情以后,无论在社会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和角色,你还会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弱者,医生就是一个强者,为什么呢?因为我的命运掌握在你的手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会对医生有很高的期望和苛刻的要求,你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要重视对方的知情权,你觉得这是必须做的,而不是没有时间的问题,必须要告诉患者一些基本的东西,另外还有一个是把字写得清楚一点,让没有什么文化的人也能看懂,你可以问问患者你能不能看懂,如果看不懂我给你讲一下我写的是什么,而且说话的时候态度要好一点,比如说跟对方的眼睛要平视,这些都是很具体的,因为在国外对医生道德的调研这种都是非常具体的,要对病人的态度好一点,要把他自己的亲人一样,这就会化解强者和弱者的心态。

  另外我觉得应该强调一种社会医学模式,所谓的社会医学模式就是刚才刘主任说的,我们不能光注重技术性而不注重沟通,西方有个非常伟大的医学之父说过一句很好的话,他说当我们去了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因为根据人发展的认识水平尽管很有局限,但是我们基本上有一个共识,任何一种身体生理疾病和一个人心理和精神的因素相关,所以一个人得了病更重要的是了解他的精神状态、情绪状态,所以社会医学模式就是需要更多的了解这个人,所以从医生的角度要提高这方面的素质。

  另外从患者的角度,在中国要改变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并不是花的钱越多病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我投入的越多,孤注一掷了,把全家的身价性命全都压在这儿了,投入越大治好的可能性越大,这也是一个误区,这需要改变,当然这不是让谁改变就能改变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从患者的角度要学会理性,第一个理性就是人得病有两种可能,一个是治得好,一个是治不好,另外一个不是说投入的越多病好的可能性越大,这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告诉患者的家属。

  另外,作为患者来说要学会利用法律的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因为我们都在讲增强法律意识,加强依法治国,这块尤其比较重要。

  从医生的角度我觉得第一要加强自己的基本的职业道德,学会和病人沟通,这是作为医生最基本的。再一个是加强自己看病行为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主持人:您刚才也说到一个是医生角度要更多的有关爱之情,就是常说的医者仁心,除了是具备高超技术的医者之外还需要有一颗仁心,需要能平视的看待病人。从患者的角度,要通过许多途径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科普知识,从心理上具备一定的理性态度。包括从医院管理来说,一个是对医务人员加强管理,包括对病人能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在知情权方面更多的进行有效的沟通。王律师您怎么想?

  王瑞涛:除了治病以外,医患之间还需要进行深一步的心理沟通,现在普遍认为医学治疗的对象是人的病,只针对于疾病进行治疗,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往往不闻不问。而患者因病心理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慢性病和恶性病,治疗下面如果达不到预期,可能会造成患者及家属心理的崩溃,这就非常容易导致非常严重的医患争议,甚至会导致伤医事件的发生。因此建议医生治病过程中一定要有整体意识,注重患者的心理,不仅对疾病进行治疗,更注重对患者心理进行抚慰与疏导。

  主持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化解医患之间的坚冰,同样难以一蹴而就。特鲁多医生有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样的情怀深刻揭示了那句话"医者仁心。"医生和患者都是医患关系恶化的受害者,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防止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请几位在访谈最后谈一下。

  朱会宾:医生和患者都是医患关系恶化的受害者,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防止出现医患双方"两败俱伤"的局面,必须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首先要改进医疗卫生行业自身存在问题,特别是加强医生医德医风建设和医德教育。近几年来省卫生计生委在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广泛深入开展了修医德、强医能、筑医魂主题实践活动。最近,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联合制定的《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给医疗卫生系统画了一道红线。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弘扬医疗卫生的职业精神,确实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在这方面要加大力度。

  同时,对于敢于触碰"高压线"的医护人员有违法违规行为也要严惩不贷。同时,也要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医疗机构是履行救死扶伤责任、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场所,无论任何人以什么理由,到医疗场所滋事扰乱破坏公共秩序,甚至伤害医护人员和他人的生命,都是严重的刑事犯罪,必须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另一方面,社会公众要增强对医学科学的认识和医务人员的理解。要充分认识到人类对生命、对医学、对健康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医疗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不能包治百病。医患之间要互相理解,并肩作战,密切配合,来战胜疾病--这个人类共同的敌人。

  总之,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和患者都是受害者,但最大受害的者是患者。作为一个好医生要敢于冒风险,敢于担当,把医生的责任放在第一位,哪怕只有1%的可能性,也要进行百分之百的努力挽救病人的生命。现在由于伤医杀医的事件不断增多,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确实有些医生都趋于自保,不愿承担风险。所以,我想我们的医生也要敢于担当,敢于担责,特别是履行好为患者健康服务的第一责任。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的法制建设,严惩暴力行为,同时要进一步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刘建国:首先作为医生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学医那时候的誓言,增强对病人的责任心,认真履行作为一名医生的天职,同时还要转变过去“只见病,不见人”的落后观念,真正树立卫生行政部门倡导多年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既治病还要救人,作为患者也要有一个正确的就医观点和心态,要了解目前医学的局限性,一旦出现了医患争议以后,同时还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周伟文: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要斩断引起医患纠纷的制度性问题,要真正的进行医疗体制改革,确立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特别是现在河北省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当中就包含这一点,就是真正普及均衡城乡医疗资源,让全体的城乡居民真正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王瑞涛:从医生方面讲一定要认真依法履行告知义务,而且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认真、依法制作病历,避免因存在《侵权责任法》第58条规定的情形而被推定承担过错赔偿责任。或者因此而造成医患纠纷。

  从患者方面讲,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多闻、多问、多了解,充分和医生沟通,认真认识疾病,如果出现不良的后果,一定要依法维权。

  主持人: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医改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指出了方向。凝心聚力在增强公益性上多做文章,我们一定能早日实现李克强总理所说"以中国的方式解决医改这个世界问题"。

关键词:医改,医患,医疗卫生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网
责任编辑:季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