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退休工人痴迷微雕 针孔嵌象牙雕伟人像
件件“宝贝”心血成就 今年63岁的赵伟华自幼喜欢书画、篆刻,对微雕更是情有独钟。 在开滦煤矿时,下班之余他就闷头在家鼓捣微雕。“别人喜欢打牌搓麻将什么的,我对这些都没有兴趣。”老赵说,只有微雕有格外的魔力,深深吸引着他,“有时候工作遇到不顺心的事,回到家拿起刻刀,所有的烦恼就会抛到九霄云外。” 说起当初,老赵归结说“完全是出于兴趣”,没别的可以拔高的理由。“上学的时候,就经常从山上找来一些矿石刻着玩。地震那年,我正创作中的一个假山雕件,从窗台上被震了下来,摔掉了上面的松树和宝塔。至今,我还保留着那件残缺的作品。”难能可贵的是,老赵既没有前人可供仿效,也不曾拜师,从工具的开发、素材的研究和技巧的磨炼,他完全是以无师自通的方式“野生野长”。 微雕作品红木博古架
在老赵家,记者看到他的刻刀用粗布牢牢包裹着,摊开一看,足有50多样,有长有短,有大有小。老赵说,微雕属于极其小众的民间艺术,市面上根本买不到专门的工具,因此所有的刻刀都是他自己设计打磨的。“起初,由于掌握不了下刀的力度,常常用力过猛,扎得手指鲜血直流。”采访中老赵摊开大手,指间多处伤痕依稀可辨。“在针眼儿微小的方间,雕刻作品,人得像‘雕塑’一样凝固住。别说手指的轻微颤抖了,有时心脏的跳动、呼吸的粗重都是‘致命的’!”老赵不无遗憾地说,有好多次因为窗外突然传来的一声狗叫或一声鞭炮,让他几近完成的作品一下子报废了,前功尽弃,至今还让他懊恼不已。 老赵的身体看着比较单薄,而且由于常年雕刻,创作时,要不断地吹去刻刀刻下的细尘,肺部和咽喉都会造成些许不利影响,感冒一次,要很长时间才好。但这些,并不能阻止他对艺术的追求。“不是真正爱好,肯定没精力坚持下去。” 简陋的环境,一方条桌,一把刻刀、几支毛笔。一进入微雕世界,老赵仿佛就着了魔,一干就干到鸡叫或“东方露出鱼肚白”是常有的事儿。因为创作过程中的忘我,有时候,指甲被刀子磨破他都不知道,妻子进来和他说话,他会吓一跳。收工时,整个人都要“僵”住了。 投资大几千元的高倍双目显微镜,是老赵家最与众不同的“家当”。老赵说,创作微雕,只有用高倍数的显微镜才能一展才艺。 因为搞微雕需要投资,老赵平时淘来些红木下脚料也雕些红木小饰品卖。用他的话叫“以雕养雕”。小葫芦、小茶壶、十二生肖等,各种小物件都被他雕刻得惟妙惟肖。不过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还属形态各异的葫芦。“葫芦葫芦,就是福禄。”因为葫芦寓意好,老赵喜欢雕葫芦。 一花一叶纤毫毕见,堪称鬼斧神工。那年秋天他雕了艘“枣核舟”,刚完工那几天引得街坊邻居纷纷前来参观。 眼下,老赵正在创作以马为题材的雕刻作品,他希望新作品给社会带来“马到成功”的积极正能量。 |
关键词:雕刻,赵伟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