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科教文卫

唐山退休工人痴迷微雕 针孔嵌象牙雕伟人像

http://www.hebei.com.cn 2014-03-30 10:1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不做生意,但为传承

  而今雕刻之余,赵伟华每周依然会选择两个好天,忙里偷闲地到外面出会儿摊儿。

  老赵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一直在有意无意地增加微雕这门手艺的“曝光率”,他这样做不为做生意,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微雕,同时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与传承。

  “微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中学课本里有一篇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精妙的微雕技艺。”提起微雕艺术,稍显内向的老赵便打开了话匣子,“遗憾的是,现在愿意学习这门技艺的年轻人并不多,我最担心微雕这门技艺会传承不下去。”

  “别说微雕了,现在真正做雕刻的手艺人也已不多了。”对于当下雕刻式微的局面,老赵分析说,快而准的机械雕刻取代了慢而精的人手操作,“其实,只要真懂书法艺术的人就知道机械雕刻的‘商品’与人手雕刻‘作品“不是一回事,手工创作,里面容纳着情感和灵性。”

 
创作过程是艰辛而寂寞的

  赵伟华认为,雕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传统文化,也是宣扬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古代宫殿雕刻匾额,如“正大光明、天下为公”等,寄托了使用者的一种理想和追求。老百姓家雕刻楹联,是作为明志、寄望、祝愿、镇宅等作用。微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是雕刻技法的一门分支。

  这些年老赵的木雕作品,多以怪石、溪流、古树、明月为题材,用以表达他对中国古代经典的理解,格调高古。在与记者交谈过程中,老赵又卖出了几件红木饰品。“现在算是喜忧参半吧,至少还有不少人对雕刻有一定兴趣。但微雕这门艺术是否能传承下去,还真不好说。”老赵笑而带忧。

  现年已六十有三的赵伟华,体健而眼不花,创作精力旺盛。他说,他愿意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希望有意愿学习的年轻人来找他,一起学习。

  谈到自己几十年的微雕生涯,老赵感到最对不起的是自己的家人。为了艺术,他将大部分业余时间的大部分精力花在了微雕创作上,生活十分拮据,自己却又无暇出去打工赚钱。而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再苦再累的日子里,家人仍然默默地支持着他的微雕创作。一路走来,老赵说,他靠的是“滴水穿石”精神,而收获的是“滴水映太阳,一贝观沧海”的精神福利。

关键词:雕刻,赵伟华,传承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培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