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河北民生改革成果显著
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 姜博瀚 摄 长城网1月28日讯(记者 姜博瀚 王棋 高琳哲)“‘十二五’时期是我省人社事业改革创新、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人社政策密集出台、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记者从1月28日召开的人社领域“十二五”民生改革成果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十二五”期间,河北就业创业政策、人才政策、人事制度、工资制度等方面改革成效显著,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 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五年筹集就业专项资金137亿元,保证了各项政策的落实。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61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提升到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5万人,二、三产业就业比重达到66.7%,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创业政策不断完善,省市县普遍设立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建立创业孵化基地170个。五年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8.6亿元,支持15.4万人创业,带动43.8万人就业。服务“6643”工程,累计为469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1.3亿元,惠及职工61.6万人。 人才政策不断完善 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全省专业技术人才达191.5万人,高技能人才136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加36.7万人和40.2万人。在扎实推进重点人才项目和五大引智计划的同时,建立重点产业和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定期发布制度,在唐山曹妃甸、沧州渤海新区和北戴河新区建立了人才特区。此外,实施燕赵金蓝领培训计划、技能雏鹰培育计划,新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9个,技能大师工作室50个。 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干部人事管理进一步加强 公务员录用省市县乡四级联考制度不断完善,事业单位集中公开招聘制度全面推开。五年招录公务员2.75万人,招聘事业单位人员7.1万人。全面推行机关平时考核制度,加强公务员“四类培训”,全面实施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7.86万名基层公务员晋升职级。推行军转干部阳光安置,圆满完成8558人的安置任务,开展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六化建设”,实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路桥工程”,就业创业率保持在85%以上。 工资制度进一步完善 收入分配秩序逐步规范 统筹各群体利益关系,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和乡镇工作补贴制度,津贴补贴得到规范和提高。完善企业工资收入正常增长机制,3次调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定期发布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2015年底,全省参加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4760万人、1702万人、511万人、810万人、710万人,均比2010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年上调,由月人均1417元提高到228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月人均55元提高到75元,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由年人均120元提高到380元,失业保险金由月人均608元提高到863元,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由月人均1605元提高到2412元。 此外,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不断加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集体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简政放权深入推进,建立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监管清单和服务清单制度,厅本级行政权力事项由430项减为150项,126项管理服务事项实现集中办理。 |
关键词:“十二五”,新闻发布会,民生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