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河北省政府新闻办“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
全程实录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瑞雨 刘飞 姚杰 2017-05-10 11:19:2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发布会全景。
  长城网5月6日讯(记者 刘飞 姚杰 张瑞雨)5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言人(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赵新喜出席发布会并与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与职称管理处调研员赵进华一同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全称实录如下。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言人(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赵新喜。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言人(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赵新喜:

  新闻界各位朋友,同志们:

  根据省政府安排,今天召开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省人社厅对新闻界的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关注和支持人社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77号),结合我省实际,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了我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面,我就《实施意见》的内容框架向各位媒体朋友做个简要介绍: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人才兴冀工程”战略部署,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把握职业特点;坚持以用为本、服务发展和问题导向,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职称分类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改进服务方式,促进职称评审与人才培养使用紧密结合,力争通过3至5年时间,逐步建立评价科学、机制完善、放管适度、责任明确、服务便捷的职称制度,确保客观科学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为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汇聚人才,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人才支撑。

  二、完善职称评审标准

  (一)突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职业道德。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品德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重点考察职业道德。用人单位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全面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完善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健全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倡导科学精神,强化社会责任,坚守道德底线。

  (二)突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按照国家确定的职称系列,以及各系列层级均设置到正高级的要求,根据我省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坚持干什么评什么,重能力、重水平、重实践,合理设置和使用职称评审中的论文、科研成果等评价指标,实行差别化评价。长期在县(市、区)及其以下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专业),对论文和科研成果不作为必备条件,主要评价其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年限等,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视同论文、科研成果要求。对学术性、原创性、研究属性较强的职称系列(专业),试行代表作制度,注重论文、科研成果、作品的质量,淡化数量要求。对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需评价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的,由用人单位和主管部门自主确定。

  (三)突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业绩贡献。围绕建设创新型河北目标,以服务发展为导向,重业绩、重贡献、重创新,增加技术创新、专利发明、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标准制定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将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评价重要内容,完善我省人才分类评价标准。用人单位在省标准基础上制定本单位具体量化标准。对自然科学人才,从事基础研究的,重点评价其解决重大科学问题能力和成果的原创性、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等;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点评价其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技术突破及对我省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等。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从事理论研究的,重点评价其在推动理论创新、传承文明、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业绩贡献;从事应用对策研究的,重点评价其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服务支撑等方面的业绩贡献。对教育教学人才,坚持立德树人,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实绩。对医疗卫生人才,把会看病、看好病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重点评价其临床实践能力。对工程技术人才,重点评价其提高工程质量、推动技术创新、解决技术难题、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的业绩贡献。对农业技术人才,重点评价其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等方面的业绩贡献。对财经人才,重点评价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引领作用、创造价值能力和创造经济效益实绩。对文化艺术人才,重点评价其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和推广燕赵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业绩贡献。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侧重评价其实际工作业绩,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三、创新职称评审机制

  丰富职称评审方式。完善以同行专家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对基础研究人才评价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对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突出市场和社会评价,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重在同行认可和社会效益。可选择采用考试、评审、考评结合、考核认定、个人述职、面试答辩(说课)、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评价方式,对人才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职称评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探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多维度评价人才提供依据。实行量化评审,把专业水平、工作业绩、实践经历、考核结果、面试答辩(说课)等作为职称量化计分的重要内容。晋升高级职称实行全员面试答辩(说课),其权重一般不低于量化计分的30%。逐步扩大考评结合的职称系列(专业)范围。完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定向评审、定向使用”制度,试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按照国家规定的职称和职业资格对应关系,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职业资格即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四、促进职称评审与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

  (一)促进职称制度与人才培养有效衔接。推进职称评审与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相衔接,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专业技术人才要主动接受本专业的业务培训、合作交流、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按规定将继续教育情况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考核评价、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结合“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依托科技特派员、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等项目,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锻炼,逐步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职称评聘的条件。

  (二)促进职称制度与岗位聘用有效衔接。坚持评以适用、以用促评,实现职称评审制度与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聘用、考核、晋升等用人制度相衔接。事业单位要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评审。有空岗的事业单位,要严格落实聘用政策,及时开展岗位聘用并按所聘岗位兑现相关待遇,做到人岗相适、能上能下。企业和通用性强、广泛分布在各社会组织的职称系列以及新兴职业,可采用评聘分开的方式。根据行业发展需求,优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完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政策,适当提高基层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逐步推行县(市、区)域内教育、卫生、农业等专业技术岗位统筹使用,并向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倾斜。围绕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会筹办、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大气环境治理等重点工作,健全高层次人才职称聘用政策,适当提高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激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规范“双肩挑”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和聘用管理,落实高级职称人员延长退休相关政策。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任务分工,制定各项实施细则,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效。

  谢谢大家!

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与职称管理处调研员赵进华。

  记者问答环节:

  一、河北日报:刚才您对实施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请问我省在解决特殊人才职称晋升方面,有哪些政策突破?

  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与职称管理处调研员赵进华: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方式进行评价。推广我省科研人才通过绿色通道晋升职称的做法,畅通其他高层次、急需紧缺、特殊贡献人才晋升职称的绿色通道,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方式,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为特殊人才评审相应职称,可按照特设岗位予以聘用。为了给科研人员畅通职业发展通道,2016年12月我们出台了《河北省推进科研人员职称分类评价实施细则(试行)》,该细则适用于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并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突出业绩的专业技术人员。对这些人员,不受学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年限、任职资格限制,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申报评审副高级、正高级职称。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由单位或专家推荐,各市或省直主管部门审核,报省职改办确认后,随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可按照特设岗位予以聘用。

  二、燕赵都市报:请问在职称工作的放管服改革中,我省是如何下放职称评审权限的?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言人(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赵新喜: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在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国有大型企业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基础上,探索推动医院、民营企业等单位自主开展职称评审,逐步将高级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到符合条件的市或社会组织。去年,我省在13所省属骨干本科院校、6所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省委党校、3所省级科研单位、5个省委管理领导人员企业开展主系列职称自主评审。今年,继续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开展卫生系列自主评审试点,评审本医院主系列(卫生系列)正高级及以下职称。在河北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民营企业自主评审试点,评审本单位主系列主专业正高级以下职称。对于开展自主评审的单位,政府不再审批评审结果,改为事后备案管理。指导各市逐步向县(市、区)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下放中、初级职称评审权限。

  三、腾讯大燕网:请问哪些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在我省申报职称评审,通过何种渠道申报?

  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与职称管理处调研员赵进华:畅通非公经济组织申报渠道,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所有制、身份、档案、人事关系和体制内外等限制,凡在我省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都纳入职称申报评审范围。

  省内国有企事业单位编制内专业技术人才应通过其所在单位申报,人事代理、劳务派遣人员经所在工作单位同意后通过档案托管的我省各级人才市场申报。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原则上在属地申报,工作单位与档案托管地一致的,经所在单位同意,通过档案托管的人才市场申报;工作单位与档案托管地不一致的,经档案托管地的人才市场同意,可在现工作单位申报。人事关系、档案不在我省,在我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兼职或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经人事关系所在单位或档案托管单位同意,可在我省通过其所在兼职(技术服务)单位申报。

  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中经批准离岗创业或兼职的专业技术人才,离岗期间可在原单位按规定正常申报职称,其创业或兼职期间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审的依据。

  四、新华社: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的人才建设方面,河北省有哪些好的政策和计划?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言人(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赵新喜: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这个战略提出之后,省委省政府和人社部门非常重视。我们已经会同北京天津推进职称互认工作,去年已经签订协议,目前已落实到位,三地职称已经实现互认。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河北的大事,也是国家大事,是千年大计。雄安新区设立以后,我们围绕它的定位去谋划人才和人社工作。雄安新区的定位,一个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另一个是打造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尤其是后者,我觉得离不开人才,离不开国际上的一流人才。所以必须要有人才,才能把雄安新区打造成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创新示范区。

  首先,人才的背后是体制机制,必须具有一流的体制和机制。我们正在积极学习像深圳、浦东、京津、江浙等发达地区的体制机制经验,还在学习国际上一些先进经验,在学习的基础上,搞好雄安新区的人才体制机制顶层设计。当务之急,我认为是加强和雄安新区的对接,围绕雄安新区需求去引进一流人才。雄安新区的建设是分阶段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所以我们要围绕需求,摸清雄安新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哪个层次的人才、需要哪个专业的人才。我们可以制定一个需求目录,然后有针对性的、通过多种渠道帮助雄安新区引进人才。

  第二,我们要围绕人才的需要去制定政策。我觉得需要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需要,一方面我们引进的人才可以享受河北省现有的各种人才政策,另外,我们可以采取人性化、个性化、一人一策这样的方式去引进人才——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这样才更有针对性,才能解决人才的痛点,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让人才感到管用、解渴。

  第三,要打造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要想把一流的人才吸引进来,除了体制、机制、环境之外,我觉得还要打造一个平台,比如成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因为雄安新区的定位就是打造一个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所以我想就可以打造一个创新创业园,把人才聚集在这里,去创新、去研究、去孵化,衍生出新的成果,然后在雄安新区周边、在河北去转化,用雄安新区来带动河北的发展。

  建立这样一个高层次的人才创新创业园,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有政策支持,比如:资金、落户等等;第二,要有工作场所,方便创新创业团队的进一步孵化;第三,要有住所,为人才解决住所问题,解决后顾之忧,我们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的服务,让他一心一意搞创新创业;第四,要有金融支持,比如风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第五,要有土地支持,为成果转化和建立企业提供场地。

  第六,要有工作流程。要有明白纸,让来到雄安新区的创新创业者知道来这里创业找谁、转化找谁等等。同时,还有围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打造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等平台。与人社部对接,凡是符合条件申报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随报随批。

  我们还要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帮助雄安新区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的人才体制机制。

关键词:河北省政府,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