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精神大家谈]“绣花”功夫成就绿色奇迹
五十五载寒来暑往,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务林人,在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下,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112万亩林海,如果按一米的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塞罕坝从黄沙漫漫、林木稀疏,变得绿树成荫、山清水秀。 众所周知,塞罕坝的冷僻高岭上曾经风沙肆虐,高寒干旱,生态修复难度极大。然而,时隔五十五年,塞罕坝竟然成功建起112万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塞罕坝的林子越长越密,七星湖水越来越清,水位越来越高,风景越来越美,“绿色长城”成功将风沙源改造成华北生态屏障,森林美景更吸引游人留恋驻足。 塞罕坝的“绿色奇迹”有哪些“密码”?离不开五个字:实干、钻研、人。塞罕坝处于森林、草原和沙漠过渡地带,三种生态景观历史上互有进退,是全国造林条件最艰苦的地区之一。最初两年,由于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的经验,塞罕坝造林成活率不到8%。面对挫折,不服输的塞罕坝人越挫越勇,沉下心来,找原因、想对策。通过改进育苗法,在高寒地区首次取得全光育苗成功;因地制宜,改进造林机械和植苗锹,摸索植苗技术……不断研究实践,创新攻克技术难关,仅仅两年后,造林成活率就达到了90%以上。细节决定成败,正是因为塞罕坝人精细的“绣花”功夫,才打造了如今璀璨的“华北绿宝石”! 塞罕坝绿色长城的拔地而起,更离不开塞罕坝人,确切地说,是三代塞罕坝人“钉钉子”般的坚守和执着。三代人的青春和岁月,交出一份令世人震惊的成绩单,凭着超常的恒心和意志,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再次拔地而起,阻挡了浑善达克沙地的南侵步伐。如今的塞罕坝,被誉为“林的海洋、河的源头,花的世界、鸟的天堂”,这人间仙境的背后,是第一代拓荒者直到新一代造林人的努力与奉献。正因为他们的艰苦奋斗、拼搏奉献,才谱写出塞罕坝人营造绿水青山的美丽颂歌! 从高寒地区全光育苗到马蹄坑会战,从经受雨凇带来的打击与考验到收获石质阳坡造林法成功的喜悦……55年来,塞罕坝人忠于使命,接续传承,用行动证明,再难,树,都能一棵棵种出来;再难,绿色奇迹,都能一步步干出来。塞罕坝人在创造“绿色奇迹”的同时,也锤炼了极具时代特色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伟大塞罕坝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之歌! 今天,“向绿而行”我们仍在路上。塞罕坝精神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将荒原变成了绿洲,把困境变成风景,将美丽储值为财富,塞罕坝人是我们的学习榜样。人人争作塞罕坝人,大力弘扬“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精神,就一定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壮阔征程中为人民创造更多的生态福利、绿色福祉。(孙小航) |
关键词:河北,塞罕坝林场,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