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时评】田间无烟火还需秸秆有去处
进入冬季,取暖问题是涉关城乡居民家家户户的大事。在农村,作物秸秆的处理也是一个难题。邢台南宫市把秸秆处理和生物发电相结合,所实施的秸秆集中供暖通过国内最先应用的真空水循环系统,经过市区内20公里长的地下输送管道、30万米入户分支,把暖气送到市区1.6万多户居民家中。 每年冬春季节,不少地方的镇村干部都会增添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守在田间地头防止农民焚烧秸秆。尽管上级部门三令五申一再强调,尽管基层干部不眠不休死守,可事实上焚烧秸秆的情况还是难以禁绝。农民经常会和基层干部“躲猫猫”,趁着下半夜防备松懈时悄悄点一把火,田野里就又是一片烟火连连,为严峻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添了堵。 由现在的秸秆禁烧,很容易就想到了古代的鲧禹治水。鲧治水采用的是封堵的方法,结果却是多年水患难除。禹治水反其道而行,采用疏通河道的方法,引导洪水奔流入海,最终完成治水大业。只一味地禁止焚烧秸秆,这显然是“封堵”之策,农民从主观上其实并不想焚烧秸秆,可是因为秸秆没有合适的去处,也为了不影响接下来的耕种,焚烧是他们所能想到的最简捷的办法。不让农民焚烧秸秆,关键还得给秸秆找出路。如若不然,即便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治理的效果也不会是最佳。 河北省南宫市把“老大难”的秸秆变成“宝贝”,使用秸秆来进行发电,发电余热用于城区集中供暖,每年消耗秸秆30万吨,年发电量2亿度,二氧化碳年减排量达到18万吨,实现集中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每亩秸秆还能为农民带来70元的收入,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多赢局面。秸秆焚烧的问题解决了,农民的收入增长了,清洁能源增多了,环境污染减少了,这才是真正的“疏通”之策,是可以从根本上杜绝秸秆焚烧的。 治理秸秆焚烧问题绝非只有华山一条路,但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为秸秆找到去处。秸秆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在地里只能被焚烧或丢弃,可是找对了地方就能变废为宝。将秸秆转化利用的途径其实很多,进行深耕还田、沤制有机肥料、用于食用菌生产、制造沼气、养殖牲畜、生产清洁能源等等,这些都是秸秆的好去处。当农民意识到秸秆有用,意识到秸秆能够创造价值,意识到秸秆能够促进增收,试问又有谁还会去执意焚烧秸秆呢? 当然,对秸秆进行转化利用,也不是说起来那么容易,这需要有详尽的规划,需要资金技术的投入,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引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但是为了空气质量好转,为了彻底解决秸秆焚烧问题,这样的投入和探索是值得的,也一定是有意义的。 秸秆有了好去处,农民的收入因为秸秆获得增长,基层干部有更多的精力去抓发展,农村不再是烟雾缭绕,人们也可以尽情欣赏乡间的白云蓝天了。(高永维) |
关键词:秸秆,取暖,冬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