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今日关注

高校毕业生死磕“编制”透视出什么

http://www.hebei.com.cn 2013-01-21 08:3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如果说就业好比“同在水中游”,“编制内外”的差距,确实是大学生、研究生们无法忽视的现实。新华社发

  1980年5月,中国青年报一封读者来信《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引发了全国大讨论。2013年1月,哈尔滨7名研究生为获得“事业编制”而走上清扫保洁工作一线,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当今的中国大学生如此热衷“编制”透视出什么?

  死磕“编制”独木桥

  2013年初,全国不少省区市的首轮大学生招聘中,拥有事业单位“编制”的环卫工、城管、讲解员等基层岗位均引来众多想栖身于此的“凤凰”。

  其实,让大学生激烈竞争的不是环卫工作岗位,而是一份稳定的社会保障。“有的人死磕‘编制内’,连考好几年,原因有很多。待遇好、福利高、稳定,业余时间有保障,退休养老不用愁……”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大四学生施燕飞说。同济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大四学生黄澍君则说:“很多家长都用一辈子证明了‘编制’内外的差距,这是我们无法忽视的现实。”

  过度热衷“编制”令整体社会缺乏创新活力

  扎堆报考有“编制”的岗位,最大的副作用是让不少名校培养的高材生“大材小用”。不少社会学家和教育界人士对这种趋势感到忧虑———对名牌大学研究生,国家和学校都进行了大量投入,其中不少人却最终放弃知识与能力,这是对高等教育公共资源的浪费。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黄洪基说:“趁年轻,到体制内与体制一起慢慢变老,这种心态非常危险。”人人都想进入“编制内”的社会,不是一个有创新精神的社会。复旦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任远说,“编制内”不可否认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却正反映出人力资源配置的方向出现了扭曲。如果最能吸纳人才的部门都是“编制内”,说明社会的活力在减弱,体制壁垒可能会形成社会分化和社会割裂。

  推进平等就业竞争

  不少专家呼吁,应推动“编制”内外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人才晋升的平等竞争环境,提高社会基本保障和福利,激发大学生从事个人创业和知识生产的热情。黄洪基说,对城乡基层岗位,国家和学校应该提供政策扶助和教育引导,他们的“编制”和待遇应该保证。“我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大学生的就业观一定会有所改变,他们最终会选择一份如何能让自己更幸福的工作,而不是仅仅只考虑现实利益。”

关键词:毕业生,编制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