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阅读时代,怎样阅读?
摒弃或发扬,谁来作主?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评论家张颐武说,微阅读崛起,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只是阅读平台的转移,并不意味着阅读的根本消失,反而阅读量会有所增加。原来很多纸质书不太引人注意,而现在可以通过一种简便阅读方式读到一些东西,这是一种进步。然而他也提到,微阅读确实还是相对肤浅,电子书往往是一带而过,不能很细致地阅读,更不用说阅读后的“咀嚼”、温习。 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名誉主席、作家张天芒则表示,微阅读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有其双面性,但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如果引导利用得好,还可能催生一种经典文体。她认为,给微阅读扣上“阅而不读”的帽子不合适,如果作品的内容有足够的吸引力,哪怕就是一句话也会十遍、百遍地回味。 深圳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吴晞借用易中天先生的比喻说,阅读的关键在于吃的是满汉全席还是垃圾食品,至于用什么样的器皿,则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技术的进步而与时俱进、常变常新的。 “微阅读也催生了一种新兴的文学方式——微文学、段子文学、微小说。”张颐武教授这样说道,“有时它是会心一笑,与人幽默;有时又像禅宗的谶语,言简意长;有时却是寸铁杀人,字字见血。”在他看来,微阅读只要不妨碍人们思考,那么为其留下一方空间也是应当。 笔者在针对普通读者的一份随机调查中了解,大部分读者对微阅读持欢迎态度。有受访者表示,平时对文学经典不太关注,往往是由电子书引发了阅读和收藏兴趣,这个过程中微阅读扮演了一个媒介的角色。然而也有受访者提及,因为微阅读的兴起,在一种潜移默化中打消了去阅读纸质书籍的念头。山东大学对近400名在校理工科大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3%受访者表示平时会用一定时间接触文学作品,几乎从来不读的占6%。文学阅读的面也比较窄,以通俗读本为主。 读者选择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时,决定因素是其阅读动机,而对一般读者而言,阅读动机不外乎增长见闻、获取信息和娱乐消遣三种,微阅读完全能满足这种动机且更加方便快捷,反而传统阅读对时间和空间有一定的“挑剔”,随时随地带着一本书毕竟不现实。 这不是“雅”与“俗”的较量,亦非“传统”与“现代”的角逐,而是人们在物质文化生活满足后产生的相匹配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所衍生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只有选与不选之分,没有是非对错之别。当微阅读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阅读”逐渐式微,虽然有种种呼吁和倡议,但这种形势仍难逆转,究其原因还是在读者。
|
关键词:受访者,微阅读,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