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微阅读时代,怎样阅读?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30 13:3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困境与趋势,如何预见?

  全民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更甚。山东大学关于“文学阅读与文学生活”的调查认为,作为考察读者阅读状况的晴雨表,畅销书与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观念转型、文化市场的成熟、审美风尚的嬗变与大众消费心理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郭敬明、杨红樱、张悦然、郭妮、饶雪漫、江南等“青春文学健将”的作品已经占有市场最大份额。他们和书商一起用商业手段“培养”了庞大的青春读者群。正如王晓明所说,这个现象是由新世纪以来最有购买力的人群的年龄和阅读趣味所决定的,这个巨大的读者群主要由中学生和大学低年级学生构成。

  文学生产和传播的商业操作是双刃剑,一方面推进出版和阅读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可能有意无意在制造平庸的阅读口味,降低国民的阅读品格。

  商业化的文学已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决定在这个市场上畅销的不是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模样,而是读者的喜好和选择意向。然而普通读者的文化水准和鉴赏能力毕竟有限,一般读者对书籍的需求止步于获取资讯的层面,而对于精神的熏陶和气质的培养只有极少部分人可以实现。照这样的逻辑,图书出版商也只能选择更多地出版低端读物且迎合读者需要制作各种产品样态以满足随时随地的微阅读。

  传统“大阅读”走入困境,是自我阉割以适应微时代的阅读需要,还是坚守城池,以多方呼吁和倡议来赢回读者?微阅读是继续高歌猛进,以快餐填饱读者还是只提供开胃菜,为读者,更好地享受大餐服务?山东大学调查总结提出的“文学民生”是对此最好的回答。“微”者,娱其性情,“大”者,炼其精神。只“大”不“微”,缺乏活力,只“微”不“大”,难以承载,以读者为中心,何妨以“微”入,以“大”达。(杨芹)

关键词:受访者,微阅读,互联网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张世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