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碉堡群沉寂70载现身 曾是日军侵华重要工事
-居中的最大地堡仿若张开大口的怪物。 -贾大爷(右)当年曾被抓去修筑地堡。 -连接着碉堡的地下通道。 鱼脑梁,是位于井陉县天长镇曹泉村与秀水村之间的一座山,三面都是沟谷,地势险要。鱼脑梁山北有一条小路通往“井陉三矿”,也就是抗战时期的正丰煤矿。1943年,日军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在鱼脑梁修筑了一组工事:4座半圆形的碉堡和一座炮楼,由暗道相连,绵延约1公里,占据整座山脊。不久前,市民刘继荣回老家曹泉村探亲,意外地发现这些碉堡保存相当完整,历经70年却只有小部分坍塌。昨日(6月4日),记者上山探访这个承载了众多历史记忆,如今却鲜为人知的碉堡群。 探访 4座碉堡1座炮楼占据整个山脊 从石家庄市区出发,到达“井陉三矿”后再向西南行驶,过了周家坑村就是曹泉村了。沿着仅容一车通过的村中小道来到村北,就看到了郁郁葱葱的鱼脑梁。井陉县摄影家协会的王秋元,曾专门到这里寻找这些碉堡。昨天,他成了我们的向导。 通往鱼脑梁山顶的小路,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块和羊粪。步行30分钟后,终于到达了山顶。视野豁然开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由石头和水泥砌成的碉堡,看上去非常坚固。露出地面的部分呈半圆形,高约1.5米,外径约4米,堡身环绕着5个方正的枪眼,有半米见方。从堡底延伸出一条微微凸出地面的石梁,沿山脊向北延伸。这是连接各个碉堡之间的地下通道,每隔两米都设有一个枪眼。 这座碉堡往北20多米处,有一座已坍塌的炮楼,只剩下约半米高的墙体,里面长满了杂草。再往北,是几个碉堡中最大的一个,位于山顶的最高处,高约2米,直径约8米,堡身上共有7个枪眼,枪眼处还有凸出的遮盖。 山顶上共有4座碉堡和一座炮楼,每座碉堡之间均由地道连通,整体呈弧线分布,绵延约1公里,完全占据了整座山脊,形成了一座完整的据点。 碉堡内分布众多枪眼,地势易守难攻 最大的那个碉堡的东侧,有一座已经坍塌了大半的石屋。王秋元说,这里原来是日军的伙房。在伙房里,我们发现了通往地道的入口。地道内空间还算宽敞,可容一人弯腰通行。地道顶部呈拱圆形,墙壁完全由石头混合水泥构成。 通过地道,我们进入了最大的碉堡内,里面空间宽敞,内部高度约4米。接近地面周围分布着7个枪眼,每个枪眼都有半米见方。地面上散落着很多石块,顶部的草席花纹清晰可见,似乎曾用草席铺满整个顶部。 从鱼脑梁山顶放眼望去,可以看到这里东、西、南三面都是沟谷,山北有一条小路可通往三矿,山的西面有一条路连通秀水、梨岩等村庄。鱼脑梁地理位置非常险要,在此处修筑碉堡,确实易守难攻。 井陉县政协出版的《井陉文史》第六辑中,贾默的《日伪时期的曹泉碉堡》一文提到,此处“半山腰周围还用石块依地形垒砌高低不等的围墙,距碉堡最近的18米,最远的60余米。”但如今围墙大部分已被村民拆除。 讲述 10岁孩子 也被日军抓走修碉堡 昨天中午,曹泉村的刘凤金,正悠闲地坐在自家院里喝茶。见记者问起碉堡,她指指坐在一旁的老伴贾玉兵说:“他就被日军抓去修碉堡了!” 这一组碉堡是1943年7月开始修建的。日军强派民夫,从附近村子里抓了上百人去修碉堡,当时才10岁的贾玉兵,也被抓去搬砖、搬石头。碉堡和暗道修建时,先从山顶向下挖成壕沟,然后再用水泥和石块垒砌。日军穿的硬邦邦的长皮靴,还有“当官的”腰间明晃晃的刺刀,至今仍保留在贾玉兵的记忆中。“点名时要是没到,过后肯定会挨打,干活稍微慢点儿,皮鞭就抽过来了!”贾玉兵记得,因为百姓反日情绪很高涨,碉堡修了很久才完工。 贾玉兵的话,在《井陉文史》第六辑《日伪时期的曹泉碉堡》一文中得到了印证。该文写道:“民夫们消极怠工,经常逃跑,干到下午就所剩无几了。到1943年秋末碉堡才修建完毕。” 驻守日军经常进村抢掠 碉堡修好后,由日军一个班的人把守,直到1944年。这段时间,曹泉村以及附近几个村子的百姓,始终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刘凤金的老家在衡水,8岁那年,她的父亲被日军抓住,母亲无奈把她卖给了人贩子,她又被人贩子带到井陉,卖给贾玉兵当童养媳。修建鱼脑梁碉堡时,刘凤金9岁。她记得,驻守碉堡的日军经常来到村子里抢吃的。老百姓自家养的鸡,还有鸡蛋,都被日军抢走了。村里的年轻女人,只要听说“鬼子下山了”,就赶紧找地方藏起来。实在躲不及的,就往脸上抹把灶灰,把头发弄乱“装疯子”。“当时,我家的地就在鱼脑梁碉堡下面的山上,我是个小孩子,才敢到地里给我公公送饭,年轻人都不敢靠近那里。” 《日伪时期的曹泉碉堡》一文中写到,1944年,八路军、新四军开始了局部反攻。到1944年底,矿区周围三分之二的碉堡被拔除,曹泉鱼脑梁碉堡的日军也被迫撤离,龟缩到正丰矿内。 愿望 希望这里建成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曹泉村的几名村民说,平时,只有放羊的村民会赶着羊群上到鱼脑梁,偶尔有几个驴友骑自行车来到这儿,爬爬山。除了当地人,山顶上的碉堡群鲜为人知。 省二院的退休职工刘继荣,老家就在曹泉村,小时候经常爬到鱼脑梁山顶“钻地道”。不久前,她回老家探亲时,想再去看看儿时记忆里的“地道”,此时才发现,这竟是一个完整的防御工事,历经70年,却保存得相当完整。“这就是日本侵华的铁证!”刘继荣觉得,这个碉堡群应该保护、利用起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人了解历史。曹泉村的几名村民,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我们这里离著名的段家楼景区很近,如果能开发利用起来,也会带动我们村子的发展。”(文/记者苗静图/记者李志华)
|
关键词:碉堡,侵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