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地图”也是土地治污的路线图
如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摸清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却像往常一样将研究结果锁在抽屉里,绘制“污染地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毕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信息越公开,公众对污染现状的认知就越客观和理性;相反,污染信息越不公开,就越容易导致不必要的恐慌,甚至滋生谣言。 前不久曝出的湖南“镉大米”风波,让土壤污染问题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舆论纷纷呼吁,要向社会公开土壤污染的真实现状,并制定有效的土壤治污举措。日前,新华社报道称,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部门,正在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并将在此基础上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 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但近年间的多项研究表明,我们的土壤正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土壤被污染意味着,田地里的庄稼、河流湖泊中的水,以及我们自己,都将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毒害。虽然大自然拥有神奇的自净功能,但受污染的土壤通过自净复原的周期长达千年。 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几乎不会留意到土壤污染的问题;进入工业社会之后,土壤污染的问题逐渐显现,但公众对土壤污染形势的认知,往往只能通过个别专家或研究报告提及的零星数据来获得,或者只能通过“镉大米”等类似事件感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威胁。总体来说,权威、系统的土壤污染信息,一直都很缺乏。从这个意义上讲,绘制土壤污染地图是大势所趋,也是补齐历史欠账的必然要求。 不过,绘制“污染地图”只是土壤治污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今年年初,北京律师董正伟向环保部申请公开土壤污染数据,结果被环保部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公开,曾引发社会各界广泛争议。国土资源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如今既然已意识到土壤治污的紧迫形势,并已着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摸底,那么,在绘制“污染地图”之后,就应充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 如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摸清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却像往常一样将研究结果锁在抽屉里,绘制“污染地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毕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信息越公开,公众对污染现状的认知就越客观和理性;相反,污染信息越不公开,越当作“国家机密”,就越容易导致不必要的恐慌,甚至滋生谣言。 绘制重金属“污染地图”是非常关键一步,因为它是有针对性地对土壤污染问题进行治理的前提。从源头来看,土壤重金属污染,有一部分是源于工业“三废”污染,有一部分是来自农业生产中的化费和农药污染。不同地区的土壤污染程度和成因都有差异,只有用科学的手段摸清现状,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如果某一地区的工业污染威胁土壤安全,那就对工业布局进行适当调整;如果农业污染提高了土壤的重金属活性值,那就对农业生产进行转型升级。 一份“污染地图”,就是一份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路线图。但需要强调的是,土壤治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只与国土部门这一个部门有关。要想遏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严峻形势,有效地为土地“排毒”,需要国土、地质、环境、农业、水利等多部门联动。只有在摸清现状和信息公开的基础上群策群力,开动脑筋合力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才能真正建好“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特约评论员汤嘉琛) |
关键词:污染地图,治污,路线图,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