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警惕特权的“溢出效应”

http://www.hebei.com.cn 2013-07-10 08:0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四川眉山市宣传部这几天爆出个“怪事”:该部办公室主任动用宣传部公章,以红头公文的形式要求该市东坡区教育局“妥善安排”自己子女的上学事宜,最新消息是官方将此行为界定为“公权私用”,该主任已经被免职。(7月9日《中国青年报》)按照官方的界定,这是一个“公章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的问题”,以后“将加强公章管理”;但在笔者看来,这更像是个“权力特殊化之后不断外溢的问题”,需要加强管理的不只是那枚公章,还有紧密围绕在这枚公章周围、每一个可能染上一指的欲念。

  今时今日,特权之特、之恶,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了手握特权者的理解与想象。因为特权具有很强烈的“溢出效应”,它在向外释放的时候会被层层加码,最后发现,一丁点的权力,也能够“曲里拐弯”,搞出一河滩超出常规的特殊事情。一个宣传部的公章,竟然被寄望去“摆平”一档子儿女上学事件,不过是这种特殊土壤,偶然间溢出来的“荒唐蛋”罢了。

  特权的“溢出效应”,表现在特权人数的加大,即特权以特权人为核心向外溢出,最后泛滥成灾。提起特权阶层,老百姓人人痛恨;可是,如果自己身边有亲戚朋友处于特权阶层,估计许多人立刻会改变嘴脸,喜笑颜开,因为大家都知道自己终于有了走近特权阶层、偶尔享受一把的机会了。一小部分人的腐败,的确不会影响大局,也不至于从根本上动摇社会的公平公正和社会人心。但大家忘了在中国的人情社会中,特权的“溢出效应”会成倍增加。从亲人到亲人的亲人,从朋友到朋友的朋友……最终,其面貌通过层层扭曲,会变得无以复加的丑恶,变得极度遭人痛恨。

  这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比比皆是。大家痛恨公车私用,可调查显示领导的公车是“三分之一公用、三分之一家用、三分之一司机私用”;某些网站被管理部门要求“删帖”,有些是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另有很多是层层管理者的七大姑、八大姨有需要,打着公共旗号送的私人人情,有报道某些干部以此发了家……于是乎,大家都争着巴结特权者。而削尖脑袋也钻不进去的,不是怨天尤人、破口大骂就是铤而走险,误入歧途。就像这个办公室主任,深知一个盖着组织公章的公函,所具有的特权效益,于是不惜滑稽地“跨界”搞一个红头文件。网民最初的质疑便耐人寻味:一定不是部长干的———因为到那个级别一个电话就办了,哪需要这个东西。想必身在官场,对特权的作用极为了解,但又无法成为溢出效应的获益者,只好用这样手法企图蒙混过关。

  特权可以四散裸奔,丑态百出,根子还在于,处于源头的权力是不是关进了笼子里。遗憾的是,特权的特性,恰恰就是喜欢在没有光的暗箱里滋长,寄生于大量可以做不可以说的灰暗地带,“难与外人道也”———不肯受约束,尽量剥离特殊待遇,总想在“平等的动物”当中,做那个可以“更平等”的特殊者,总想充分享受权力的好处,做一些上不了桌面的事儿,就难免被周围的人惦记上,也抓住机会有样学样地去爽一把。社会风气,就是这么越搞越糟的。而“特权四处在流淌,不用白不用,不用是傻瓜”这样的思维一旦形成,公权就会沦落为唐僧肉,有此主任那种“解决问题”的“借力”念头,也就不足为奇了。(普沙岭)

关键词:干部子女,上学,公函,公权私用,眉山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