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地震遗址投资别白白“打了水漂”

http://www.hebei.com.cn 2013-07-12 11:2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持续的大暴雨袭击四川,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再次遭受劫难,全城被淹没,最高水位超过7米,人们对遗址的保护产生担忧,而同时,有关它的存亡也成为关注的热点。有学者称,巨资投向地震遗址是“劳民伤财”,“现在几亿元的投资打了水漂”。(11日《第一财经日报》)

  此轮大暴雨袭击,究竟给北川地震遗址带来了多大损失,尽管缺乏权威统计,但巨额地震遗址投资确实“打了水漂”,并导致了令人痛心的“劳民伤财”后果。

  让人痛心的还有,北川地震遗址被淹并不是第一次,而是“连年被淹”:“2011年汛期,北川大酒店遗址被淹没3次”,“2008年9月24日,多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老县城遗址一半以上被掩埋”。与此同时,连年遭灾,“打了水漂”的地震遗址也不止一个北川县。

  对此,我们需要做的不只是感伤喟叹,更要检讨反省。因为目前这种“地震遗址连年被淹”局面,并非不可预料、不可避免的。诚如专家指出的,“在北川老县城那样恶劣的地形、地势、地质条件下,如果不建成大型的地上地下排水系统,地震遗址是不可能保存的”,“地震灾区的地质灾害在震后前5年处于高发阶段,需要20~30年才能下降到震前水平”。

  这种背景下,许多地震遗址依然被斥巨资兴建,无疑有着“人为”的成分和教训。比如,在兴建地震遗址时,一些灾区地方政府没能真正尊重科学规律和充分顾及当地灾后重建的现实需要;再如,兴建地震遗址的目的和动机也“不够纯粹”。正如许多专家学者批评的,“与其花巨资建设与维护,不如让其以自然的方式存在与消亡”,“如果有花巨资保存地震遗址的劲,还不如消除北川县等地的洪水隐患”,“地震之后当地政府看到‘商机’与表现政绩的‘好机会’”。据悉,目前北川老县城已接待世界各地参观者400万人次,2011年还曾闹出“门票风波”。

  作为地震遗址,究竟为何而“遗”、打算“遗”下一些什么,必须深刻思考。除了“前事不忘”意义上的纪念、祭奠价值外,地震遗址所能“遗留”下的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其作为“后事之师”的警示、镜鉴作用。惟其如此,面对曾经的地震苦难,我们才可能不仅“哀之”而且“鉴之”,真正做到“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打了水漂”的地震遗址,失去的不止是表面的钱财,更是地震遗址应有的“镜鉴苦难”作用,是能够提供丰厚“兴邦启圣”正能量的内在精神价值。-张贵峰

  

 

关键词:四川,大暴雨,地震遗址,劳民伤财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青年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